沈小花:“波菜汁,不够浓稠的话,加白砂糖熬成糖浆。”
小美:“咦,这点子不错,今晚,我就跟爸妈提这件事。”
随即,小花和小美,坐在一旁吃糖葫芦,沈青则拿起一串串山楂,在气泡中滚两圈,再放到案板上,期间,偶尔松开夹子,加热一下糖浆。
良久,铝盒内的糖浆,只剩一点底子时,盆内的山楂串,全裹上糖液,挪到案板上去了。
小花和小美,早已溜进西厢房,研究干花了。
喵---
小狸跑进堂屋,咬住主人裤腿,向门槛拽去。
哗啦---
沈青往铝盒内倒一些清水,打算加点罐头熬成甜汤。
“甭咬了,我跟你走。”
小狸松开嘴,三两步跃出门槛,还停下来扭头看主人有没有跟上。
沈青起身跟上,小狸连忙跑向棚架,在东南角木柱旁停了下来。
沈青走上前,发现距离木柱半米远处,有个地洞,山楂...落地洞里了。
这时,小狸右前爪伸进地洞,掏来掏去,也掏不出山楂,喵,只好叫唤着向主人求助。
“等着,我拿筷夹。”
沈青走进厨房,拿回一双筷子,伸进洞中,夹出了山楂。
小狸用腮帮子蹭了蹭主人的脚踝,表达感谢后,前爪交替踢着山楂离开了。
沈青却没走,他蹲在地上,仔细观察那个洞。
地洞,是斜向下的,适才,山楂卡在距离地面25厘米处,地洞有多深,不得而知,但...其是往仓库方向斜的。
前世,某年夏天,大雨连连,厨房进水了,水位直达脚踝之上。
小盆充当水瓢,舀起一盆盆水,倒进桶中,再拎出厨房。
然而,门槛处堵上成袋沙子、舀水舀了一整天,奇了怪哉,水位线都不带下降的。
后来,天晴了,水位才慢慢降低,当地面重新裸露出来时,竟在墙角发现一个老鼠洞,绕到屋外搜查,在麦垛旁也瞧见了一个地洞。
两个洞是相通的,屋内舀水泼出去,屋外透过老鼠洞出水,难怪累得满头大汗,水位线也降不下来呢。
沈青寻一根长铁丝,缓缓插入地洞,发现...伸进70厘米后,便再也伸不进去了。
于是,他压了一桶水,右手拎起提手,左手托住桶底,令桶身渐渐倾斜。
哗---
桶沿溢出一道细长的瀑布,砸进了地洞,一分钟后,地洞被灌满了,且水位下降极慢。
沈青等了好大一会,待水面降至...适才山楂所处的位置后,他再次拎起小桶,将地洞灌满,接着,走进仓库,仔细搜查地面,没瞧见哪一片区域,有水晕染出来的印痕。
看来,木柱旁的地洞,并未通进仓库。
沈青抄起一把铁锹,铲一些细沙状的黄土,把那个洞给堵上了。
这时,太阳西垂,光线变暗,小花和小美,走出了堂屋。
小美:“沈青哥,天快黑了,我先回家了。”
沈青:“等一等,拿几串糖葫芦再走。”
沈小花:“看吧,我就说...我哥不会让你空手回去的。”
说完,她快速跑进堂屋,拿回三串糖葫芦,硬塞进小美手中,“王婶再做发糕的话,记得给我留几块。”
“没问题。”
小美盈盈一笑,拿着糖葫芦离开了小院。
“哥,今晚吃啥?”沈小花眼神希冀。
“腊八,自然要喝腊八粥,我刚从营口镇回来时,就把大部分原材料,丢进水碗里泡着了。再烙几张饼,炒一盘土豆丝肉片,怎么样?”
“好呦~”
沈小花溜进厨房,走向案板,紧盯水碗中的谷物。
红豆、薏米仁、绿豆、花生、黑米、莲子等,颗颗被泡得饱鼓有亮泽。
腊八粥,别名七宝五味粥、佛粥,腊八节喝腊八粥,是从宋朝开始的。
农历12月初8,是佛祖释迦摩尼的成道之日,寺院用七宝五味+糯米熬成粥,来纪念佛祖,平民百姓也学着这样做。
慢慢的,腊八节,从一个佛教节日,变成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七宝,指核桃、松子、乳蕈、柿子、小米、小麦、豆类,五味,在中医理论中,为酸、甜、苦、辣、咸。
不过,腊八粥演变至今,原材料早就因地制宜,改为以谷类、豆类、干枣类为主了,按照口味,大概能分为四派,甜派、咸派、素派,荤派。
当然,派系间也有重合部分,例如,肉粒+豌豆+芹菜+大米等,熬成咸、荤口的腊八粥。
沈青收起铁锹,也走进了厨房。
他将大碗中的腊八粥材料,淘洗三遍后,倒入大锅之中,舔四瓢水,盖上锅盖烧中火。
挖两碗面,揉成面团,分成丑橘大的面剂,擀成薄饼,放到小锅中烙至两面金黄,再铲到笸箩之中。
烙完,削4个土豆,切成土豆丝,割半斤肉,切成肉片,加点姜丝、蒜末,猛火炒熟。
这时,腊八粥也已熬好。
沈青揭开锅盖,瞬间,滚滚热气裹挟着香味往上冒,很快,热气散去,能看到浅紫红色的浓粥。
大米、黑米、红豆、绿豆等,已经开花,果肉还被染成了浅紫色,芸豆、莲子,没有开花,个头倒是比下锅时大了些。
“哥,饭好了?”沈小花闻香而来。
沈青:“嗯,你端烙饼,其它的我来端。”
“好嘞。”
沈小花先扫了一眼大锅中的浓粥,再双手端笸箩,欢快地离开了厨房。
咚---
所有饭菜,全被放到了矮桌上。
沈青开了一瓶葡萄罐头,往铝盒中倒出1/2的量,再将盒子放到炭炉上加热,用筷子搅拌几下,令原本粘在盒底的糖浆,融进罐头汤水中。
沈青:“先吃饭,罐头煮沸后,再将其端下来晾温,当甜品喝。”
沈小花望着圆滚滚的葡萄,笑意直达眼底。
“好。
哥,炭炉真实用呐,既能加热食物,还能取暖。
手,露在袖子外面,一点也不感觉到冷,能...再买几个炭炉,放到厢房取暖吗?
这样,在屋里写作业、看书,就不觉得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