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小憨憨 作品

第361章:铝盒糖葫芦

 随着盒内水温的上升,糖粒逐渐缩小,沈青持筷搅动水,来加快糖粒融化速度。

 很快,糖粒们便消融在清水之中。

 不一会儿,水面冒起了大泡,并升起一股股水汽。

 小花和小美,坐在小马扎上,双手托腮,紧盯炭炉上的铝盒。

 “哥,糖水冒大泡了,搅几下呗,省得糊锅了。”

 “不行。”沈青摇了摇头,“冒泡后就不能再动糖水了,不然...容易反沙,做出来的糖葫芦,糖壳是白色的,跟冻硬的积雪一样,口感十分差劲。”

 “啊!”沈小花惊讶瞪眼,“那...那还是别搅了。”

 十分钟后,水位线下降,大泡变成了小泡,四周也弥漫着馨甜的香味。

 “哥,山楂串能裹糖浆了吗?”

 “再等等。”

 “好的。”

 须臾,原本透明的糖浆,变成了浅棕色,意味着...可以裹了。

 沈青拿起竹片弯成的夹子,夹住铝盒一侧,向上微微一提,令铝底倾斜,糖浆往另一侧流去。

 挑一串山楂,在气泡中滚上两圈,再放到案板上。

 沈青连做几串后,沈小花两眼放光,“哥,我能试一下吗?”

 “可以,捏住竹签尾端,把山楂伸进气泡,滚动几下就行。切记,不要把山楂伸进糖浆内。”

 小美疑惑皱眉,“伸进糖浆...会怎么样?”

 沈青:“眼下,糖浆的温度,比开水还要高,伸进去...山楂表面会被烫熟,导致口感发黏,令山楂的皮和肉,不再紧紧贴合在一起。做出来的糖葫芦,容易...咬一块糖壳,扯掉一大块山楂皮的。”

 小美:“这样啊,怪不得之前吃的糖葫芦,有的糖硬果脆,有的糖沙果软,原来...裹糖浆是个精细活。”

 这时,沈小花捏起一个山楂串,学着亲哥的样子,伸铝盒-裹气泡-摔案板。

 “小美,你要不要也试试?”

 小美:“我手笨,怕糟蹋了东西。”

 小花:“瞎说,你手一点也不笨。你在手绢上绣的大蓟花,跟真的一样,可好看了。假如...真的把糖葫芦做毁了,那你负责把它吃了。嘿,食物吃进了肚子,就不算浪费了哦。”

 “行,我试试。”小美被说服了。

 “先等一下。”沈青松开夹子,咚,铝盒的底子,再一次完全触碰铁箅,“糖浆有点凉了,气泡也变少了,加热一下,等气泡变多了再裹。”

 “好。”

 小美离开凳子,蹲到山楂旁等待。

 炭火够旺,很快,糖浆表面再次冒起细密的气泡,沈青用木夹夹起铝盒一侧,令糖浆顺着斜底,流向另一侧。

 “来,裹吧。”

 小美挑了一根只穿了4颗山楂的竹签,伸入气泡,缓慢转上三圈,再拔出来。

 许是转的太慢了,山楂上的糖浆,明显多于案板上的山楂串。

 “我...是不是做毁了?”小美皱紧眉毛。

 沈青:“没做毁,顶多糖壳厚一些。”

 “我也要吃厚的。”

 沈小花晃着羊角辫,也整了一串糖浆有些厚的山楂,将其放到案板上时发现...之前弄的山楂串,糖浆已经凝固。

 “哥,糖葫芦做好了欸。”

 沈青:“你俩各拿一串坐着吃吧,剩下的我来弄。”

 “好。”

 沈小花拿起两串糖葫芦,分给小美一串,然后,她俩坐回了凳子。

 山楂鲜红,糖壳光滑浅棕,还泛着玻璃一般的亮泽,看着格外诱人。

 一口咬下,能听到清脆的破碎声,山楂的酸与糖壳的甜,形成完美的平衡,酸甜可口,脆绵皆宜,十分美味。

 “唔,好吃,比上回买的糖葫芦还要好吃。”

 上一回,在村长家开完大会,往回走时,碰见一骑自行车卖糖葫芦的老头。

 老头的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沈青胜在...山楂品相不赖、现做现吃、沈小花是个夸夸侠。

 沈青认为最后一条才是重点,他拿起一串糖葫芦品尝,一咬嘎嘣脆,壳甜果酸,那股酸,不会让人牙龈感到不适。

 小美眼睛发亮,“酸酸甜甜的,我妈听说张凤妈卖炸鸡架赚到了钱,也想整个小营生,卖糖葫芦怎么样?”

 经济一放开,市场就活了起来,摆摊,是个好想法,但摆糖葫芦摊...

 沈青:“制糖葫芦,是个技术活,洗楂、熬糖、粘摔,都很有讲究。

 案板上的糖葫芦,看着果子鲜红、糖壳光滑,几个小时之后,果子是否发暗、糖壳是否碎成蜘蛛网,我也不敢保证。

 山楂便宜, 1毛5一斤,一斤有40个,应季时,走大量,1毛一斤,都能买到。

 但...白砂糖贵啊,果肉烫熟、糖壳不脆、糖壳有裂纹等,都影响卖价,低价售卖,保本都有问题的。”

 “不保本?”小美目露震惊,“那算了,我妈打算年后摆摊,还有一个多月,可以慢慢想摆摊卖啥。”

 “小美,你妈厨艺不赖,中午做的炖菜和发...”

 沈小花灵光一闪。

 “发糕,你妈做的发糕,松软清甜,吃完一大块,也不觉得腻。

 它的原材料,既可以是价格较贵的白面、米粉,也可以是价格低廉的玉米面、红薯面,编几个箅笼,蒸上一些,拉到学校或镇集上去卖。

 卖不完,拿回家当主食吃呗。”

 啪---

 小美高兴拍手,“这个法子好,我妈蒸发糕,就没失手的时候。

 每次过年,附近邻居会带玉米面、红糖上门,央我妈帮忙蒸发糕。”

 玉城,位于南、北交界带,饮食上略微偏向于北方,发糕,并不在必备年货之列,但其受众很感。

 杏香镇的镇集上,支了好几个发糕摊,上一回,卖完铁木,在菜市场买鸡架,碰到季雪时,她手中拿的正是米粉做的发糕。

 沈青:“发糕,别切成四方块,最好切成三棱柱,视觉上分量会更足,上面撒点葡萄干,或者用木耳菜种子的汁,画点图案,用来吸人眼球。”

 小美疑惑挠头,“三棱柱...长什么样?”

 “我知道。”沈小花站起身,从条几的抽屉里,拿回一三棱柱样的磨刀石,“喏,三棱柱长这样。”

 那块磨刀石,只有5个面,上、下两面,皆呈三角形,剩余三个面...为长方形。

 小美:“原来,这就是三棱柱,我家也有这样的磨刀石。木耳菜种子的汁,是紫色的,可以拿来画花,叶子...拿什么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