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荒原 作品

第45章 绝密行动01(第2页)

 密信的内容,已经超出了情报真假的范畴。不管情报来自何处,都值得军方情报部门慎重研究。张桦深知这封密信内容的重要性,他不敢怠慢,赶紧将密信按原样封好,连夜送到王李记重要人物的手上。 

 王李记新上任的经理正是李一明。李一明收到张桦送来的密信,在约定的时间晚上十点,搬出隐藏在地下室的电台,将密信内容发给了远在上海的尹玉兰。尹玉兰收到李一明发来的电报后,直接转发给了日本间谍山口香子。 

 第二天,密信几经传送,辗转到了日本特高课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的手上。土肥原贤二攥着这封加密电报,直接来到日本关东军参谋本部会议室。 

 第三天,这封密信摆在了日本内阁近卫文麿的办公桌上。 

 日本首相近卫文麿紧急召开内阁会议。在正式内阁会议召开之前,近卫文麿约见了陆相杉山元与外相宇垣一成。 

 “特高课截获了一份绝密情报,土肥原课长会同关东军参谋本部,针对这份绝密情报作出了理性而周密的研究。他们一致认为,无论这份情报的真伪,对大日本帝国都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近卫文麿指了指桌面上的电报,冷静地说道。 

 “东北特遣队,关东军情报部门曾经侦察过,确实有这么一支特种部队存在。这支部队只负责张学良的个人安危和重大情报,也是一支隐藏于地下的卫队。东北特遣队欲营救张学良,理论上没有任何破绽。”外相宇垣一成说道。 

 “蒋介石既然是软禁张学良,软禁地点一定是重兵把守,这无疑是国民党内部最高的军事机密。一支人数不过百人的特遣队,如何能执行如此重大的营救任务?本相觉得不太可能。”陆相杉山元分析道。 

 “据特高课获悉的情报: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其麾下的东北军曾策划了多种营救方案。1937年1月中旬,经南京军事法庭判决后,张学良被转移至蒋介石的家乡浙江溪口雪窦山关押。距雪窦山不远处的杭州笕桥,有一所组建中的中央航校,校内许多师生都是东北空军旧部,东北军军官、主管训练的副校长冯克昌,在三月策划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营救行动。冯克昌带领100多名原东北空军官兵,从机场出发直驶溪口雪窦山,包围了关押张学良的招待所。负责看守的特务们措手不及,被航校官兵制服。冯克昌恳求张学良一同逃走,可张学良却拒绝了。东北特遣队欲与中共联手营救张学良,情报可信。”宇垣一成说道。 

 “分散在中国各地的特高课分站,从情报的来源、传递轨迹等方面作了考证,帝国的间谍精英一致认为,这份情报的真实性达到了90%。大本营也对这份情报作了技术鉴定,才呈送到内阁。关于情报的真伪,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如何抓住有利时机,对华全面开战。”近卫文麿严肃地说道。 

 “这份情报透露了两个重大信息。一是在蒋介石的内阁中枢,一定有中共或者是东北军的间谍;二是国民党与中共的合作条款还在谈判中。”宇垣一成说道。 

 “如果国民党与中共摒弃前嫌,一致对抗大日本皇军,那我们在大东亚的进程将会严重受阻。战机稍纵即逝,我们应该抢在国共还未完全达成合作之际,立即开战,打掉他们联合抗日的构想。”杉山元有些激动地说道。 

 “如果张学良逃离蒋介石的视线,召集东北军旧部,和西北军各部组成联军,从华北发动战争,我们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能抵挡多久?”近卫文麿问道。 

 “首相阁下!张学良虽然在六年前不放一枪一弹主动让出中国东北,但他若是率领东北军全面抵抗,关东军占领东三省的时间可能要延后半年。他现在若重组东北军和西北军各部,向日本宣战,于我们对华全面开战极为不利。中国有句古话,叫‘知耻而后勇’。现在的张学良已非昔日可比,他非常想一雪前耻,打回他的老家去。现在他极有可能会变成一个战争狂人。”杉山元回答道。 

 “首相阁下!我们国内的危机才刚刚解除,局面还不稳固,若要发动对华全面战争,从时间上来说还有些准备不足。”宇垣一成说道。 

 “目前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英美注重经济改革、工业革命,经济实力大增。中共与国民党军队停止了内战,正在媾和。对华全面开战是我们既定的外拓方针,我们积攒了五六年的储备,虽然还不足以支撑全线战争,但我们可以以战养战。如果张学良卷土重来,中共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中国各股反日势力联合起来全面抗战,我们将遭遇强大的阻挠。本相觉得晚开战不如早开战,抢在张学良之前,全面发动战争,速战速决,把这头东方病狮彻底击倒,让它再也爬不起来,成为我们大日本帝国的奴仆。”近卫文麿振振有词地说道。 

 “军部的作战方案有些保守,那几位司令官计划在年底发动战争。我建议立刻开战,率先从华北重镇北平点燃战火,撕开一个缺口,配合海上登陆占领上海,然后直取中国的首都南京,一鼓作气,三个月可灭亡中国。”杉山元叫嚣道。 

 “陆相的建议十分大胆,符合他果敢、雷厉风行的风格。我建议立刻形成报告,上报天皇。把那帮在本土养精蓄锐的军队推到前线上去。”宇垣一成附和道。 

 “明天我会召开正式的内阁会议,争取更多的支持。”近卫文麿兴奋地说道。 

 近卫内阁会议达成一致,同意大本营参谋本部的方案,立即对华全面开战。日本昭和天皇签署对华全面作战命令。七月七日,震惊中外的芦沟桥事变爆发。 

 其实,东北特遣队联合中共地下联络站营救张学良的绝密行动,只不过是李子荣一手策划的虚假情报。这份虚假情报之所以令很多日本高层相信,主要是因为里面的内容信息量太大,触动了各方机构的敏感神经。李子荣在特务处总部情报股副股长这个重要岗位上,经常与国民党情报精英深入研究国内与国际形势,还侦听了很多国军重大军事情报,得出了一个结论:日军即将对华发动全面战争。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之所以没有南进,一是因为日本国内形势严峻,危机重重;二是因为战略物资储备不足,不足以发动规模更大的战争;三是因为英美等国为了他们的在华利益,对日本的军事行动虎视眈眈。日本放缓了侵华的脚步,令英美等国放松了警惕,改变了策略,将发展重心放在了经济和工业层面。 

 李子荣因势利导,结合中央航校官兵营救张学良的事件,凭空捏造了一封“东北特遣队联合中共地下党计划营救张学良”的绝密情报,借张桦之手,逐级向上传达,终于传递到了日军大本营参谋本部和首相内阁。 

 为了将戏演得逼真,李子荣来到斧头帮总部,用王亚雄留给他的那枚帮主戒指,调动斧头帮的兄弟,演了一场胡同接头的好戏。 

 钟成、李忠和胡同里追踪的三个便衣,都是斧头帮的兄弟装扮的。被便衣队长击毙的李忠,也是假死。抗战胜利后,当张桦在关押汉奸的监狱里见到“死而复生”的李忠,才明白他在小渔村杂货铺的所见所闻都是李子荣布下的局。 

 经过绝密情报试探,南京特高课组织、调查局据点都暴露在李子荣的眼前。 

 七七事变后,日本海军第三舰队突然云集上海,封锁了吴淞口以外整片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