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越过了 作品

第65章 治狱三策(第2页)

 “一是分门别类。上万刑徒,若是细究,或是罪名,或是刑期,或是武力,均有不同。刑法司可依此将一众刑徒分类评定,以区分危险程度。危险程度较高的刑徒,可继续押于南郊牢狱旧址,据我估计,此类刑徒应是少数,不超一千之数。而危险程度中等的刑徒,虽可投放到矿场,但要限定其劳作区域,不得随意走动。最后是危险程度较低的刑徒,便可作为劳作生力。这些刑徒,大多是轻罪且刑期不长,武功亦是平平,此类刑徒,可以委以劳作任务。” 

 “二是以犯制犯,以犯治犯。凡有可取之处之刑徒,皆可为我所用。部分刑徒,性情平和,且劣迹不显,罪行不深,可委以重用。一则可充当眼线,监视其他刑徒的一举一动,二则可分担管理之职责,减少刑法司自身人力之损耗,三则可以此来分化刑徒,动之以利,晓之以情,以阻刑徒抱团。” 

 “三是从刑徒之欲。刑法司掌管刑罚之威,即可施雷霆之怒,也可布雨露之恩。可以以劳作多寡为准绳,多劳多得,多劳者,可改善其日常伙食,更可予其减刑。少劳或者不劳者,可以施以惩戒。惟有从刑徒之欲,予刑徒以盼头,方可令刑徒消弥异心,安心劳作。” 

 杨凡愣愣地看着林立,心中翻起滔天骇浪,难以抑止。听林立方才那三策,他有一种错觉,仿佛站在他面前的不是一个初出茅庐的豪门公子,而是一个纵横刑法司各处多年的老吏!若非对司里俗务了如指掌,又如何能句句如刀,切中要害? 

 刑狱司关押刑徒,多年来都是粗旷之极,往往是将刑徒随意丢一个牢房,大致指定一个军头,便算了事。如今要将上万之众投放至矿场,司里讨论了几次,可谓是两眼一抹黑,都未能真正地梳理个条条框框出来。所以为稳妥起见,才贸然向政事阁申请加派守备,算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如今杨凡忽然之间乍听到林立的这一番言论,如同久旱逢甘露,一瞬间豁然开朗! 

 “分门别类,区别对待,以犯治犯,分而化之,从其之欲,以安刑徒。这哪里是浅见,分明是洞悉至深的见解!君之一席话,对刑法司可有大用!” 

 “杨主事,依在下之法,如今是否还觉得,仍需再加五百之数?”林立这话虽是与杨凡所说,但看着的却是脸色阴沉的周康。 

 秦青与柳川相视一眼,都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淡淡喜色。林立方才的三条妙策,可以说从根本上将刑徒的脱逃隐患降到最低,实话实说,三策可抵数百守军,若行此三策,刑法司可解人员短缺之急。从此,周康的治安军不再是不可或缺,即便刑法司断然拒绝两阁,两阁不再派军,单靠刑狱司也能勉强支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