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9月1日,三机部内部正在为华航技和麦道公司搞的合资项目开展讨论。
两方计划生产的c-919源自dc-8,已经属于大型客机的范畴,机身的关键结构件,根据dc-8的技术资料,已经可以明确光靠国内现在三万吨级别的压机,是完全不能满足技术需求。
本来三机部按照之前设计运十的时候所获取到的信息,以为现有的三万吨压机勉强能用,现在明确了不能用后,部里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
大多数人心中都在想,要是等到运十勉强上天后,中途要是出现什么问题,部里的投资岂不是打了水漂。
在确定不能用国内的三万吨压机后,生产研发c-919所需要都必须在美国进行压制加工。
在前期的时候还好,在设计和试生产阶段,重要的结构件都可以放到美国去进行加工,毕竟生产的批量小,就算成本高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等到批量生产的时候,累积起来的加工费用可就非常可观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三机部专门开了这场会,重点就是想要解决大型压机的问题。
除此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打算借着生产f4战斗机和c919的名义,从美国或西欧引进一批数控机床。
在会议开始之前,华航技就从美国麦道公司那里得到确切的消息,星汉航空要想直接从美国引进4.5万吨模锻压机,是根本不可能的。
麦道公司已经通过总统顾问的关系,先行做过了咨询,总统顾问给出来的意见是,基本上没有通过的可能性。
除了美国之外,在这个时候,4.5万吨或以上级别的模锻压机就法国和苏联有。
但是考虑到法国的设备也是从苏联进行引进的,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要想直接购买产品,除开美国之外,就只有向苏联进行购买。
这种选择在对比过华美和华苏之间的关系后,三机部的所有领导都自动放弃了这个想法,今天重点就是在讨论,是否要立项是研发下一代模锻压机。
在会议开始后没多久,说明清楚当前状况后,三机部的大领导就明确表示。
“这个模锻压机我们是必须得研发的,要是我们不自主研发,老是依靠美国的设备来进行模锻加工,c919项目我们就成为了彻底的打杂的。
所以我说,我们不但要研发,还必须得做得比美国人的更好,他们是4.5万吨级的模锻压机,我们必须得超过他们。
现在苏联人给我们已经打了一个样,他们用事实证明,7.5万吨级别的模锻压机是确实可行的。
这次搞研发,我们不要放卫星,就踏踏实实地照着苏联人做出来的榜样,发展我们自身的7.5万吨模锻压机!”
参会的工程师们在听到这个指标后,除了个别人感觉无所谓之外,大多数都觉得这个指标有点太高了。
其中有一位工程师就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领导,你的这个想法非常的好,但是凭借现在国内在技术方面的储备,设计7.5万吨模锻压机风险有点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