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乐成溪 作品

第403章 架起来的罗罗和格鲁门

 这里说的会考虑,肯定不是一句空话

 主要是因为伊朗和伊拉克这两个国家,在之前都装备过歼七系列战斗机,相应的维护保养设备他们国家都有现成的。

 锦飞公司在重点推销当前的基本型号的时候,就已经重点说明了超七战斗机的维护保养和后勤需求,基本上可以沿用之前的设备。

 至于其它国家,现在看到超七的表现后,也都纷纷表示对超七战斗机的看好。

 但是说到具体的订单,像是这种大的军火生意,却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定下来的。

 在展示会过后,尽管在会上,锦飞公司明确表示,将会推出不同版本的超七战斗机供用户进行选择。

 但是罗罗公司那边,受到的刺激着实不小。

 埃德温在展示会结束的当天,就直接找到张红旗,用略带指责的口吻问道:

 “张先生,锦飞公司那边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这边是怎么沟通的?

 我们罗罗公司现在都已经在开始和香江政府协商工业地皮,结果你这边现在要主推和格鲁门公司改进的方案。”

 见到埃德温先生语气有点急切,张红旗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说道:

 “埃德温先生,你别急,先来杯咖啡还是茶?”

 看到张红旗不急不缓的样子,埃德温先强迫自己静下心来。

 “茶。”

 先安排秘书去泡茶后,张红旗才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rb199发动机方案的超七你不要急,锦飞公司那边肯定会推进下去的。

 当前之所以会选择格鲁门公司的方案作为超七项目的高端定制方案,完全是因为锦飞公司和格鲁门公司采取的是代工合作方案。

 格鲁门公司定制的高端机型,将会由格鲁门公司全资进行采购,然后作为他们公司的产品进行销售。

 在整个odm代工方案中,锦飞公司只负责按照格鲁门公司的要求,制造改进版本的超七。”

 埃德温完全没有料到,格鲁门公司和锦飞公司,竟然是这种合作方式。

 在询问清楚什么叫做odm代工模式后,他才不甘地说道:

 “张先生,要是真照你们这么做,那么我们的rb199发动机到底还有多少市场空间?

 要是市场空间小了,公司的董事会有可能就会终止合资公司的方案。”

 见到对方用起威胁手段,张红旗也没有给他们留脸面。

 “格鲁门公司能够抢到的市场,本来就是你们英国公司染指不了的。

 锦飞公司那边之所以会推动和美国公司的合作,还不是因为在龙牙公司的合作当中,你们英国公司在推销歼十六时,出力实在是太少了。

 虽说现在马来西亚那边有所意动,但是成与不成,现在都还没有个准数。”

 见到张红旗拿歼十六的销售来说事,埃德温一下子气势就弱了几分。

 这年头美国人的强势,确实是英国人无法相比的。

 “可是,如果高端市场全部被格鲁门公司抢走,那咱们两家公司合伙成立发动机公司又有什么意义呢?”

 见埃德温一下子弱了气势,甚至显得有点颓废感,张红旗不得不提醒他道:

 “我们两家公司在香江合伙成了发动机公司的意义就是压低成本。

 和美国人的f404发动机相比,虽然rb199的推力稍微弱了一些,但是只要能够把成本给打下来,那么性价比就足以让客户选择这款机型。”

 但是埃德温对张红旗的说法并不太认可,因为如果把rb199发动机放到香江来生产,外派工程师的费用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要不是为了符合锦飞公司的要求,其实直接在英国生产rb199的核心部件更合适点。

 现在把生产搬到香江,外派工程师的费用,就足以抵消大部分雇佣普通员工的成本减少。”

 张红旗并不反驳对方的这个说法,不过他说道:

 “所以说,我们没必要把全部生产放到香江,把非核心部件放到华夏内地,才是更好的选择。”

 埃德温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急切地反驳道:

 “这不可能,我能够说服公司在香江建立合资公司已经很不容易了。

 rb199发动机可是我们公司现在最先进的发动机,公司肯定不会同意把这款发动机的生产部件外包生产的。”

 张红旗看对方如此坚信自己的判断,干脆就拿出以前的交易来反驳道:

 “别说什么不可能,当初斯贝mk202发动机你们罗罗公司还不是直接把专利权都卖给华夏了。

 现在只是外包生产点部件,完全是小意思了。”

 埃德温摇了摇头说道:

 “这个不一样,rb199比斯贝mk202先进太多,公司不会同意的。”

 张红旗直接把数据列出来说道:

 “怎么不可能,我记得斯贝发动机的第一次运行,好像是在1964年吧。

 在1972年的时候,你们国家就同意向我国单独出售民用斯贝发动机。

 到了1975年的时候,你们公司就正式和华夏这边签订了斯贝军用航空发动机专利的合同。

 1964年到1975年,中间也不过才11年吧。

 那我们现在来看一看,你们的rb199发动机到底是哪一年开始的第一次运行。

 从第一次运行到现在,中间又过去了多少年?

 技术都是在发展的,现有的先进技术都会落后。

 与其让手头的技术慢慢变得过时,最终一文不值,还不如早点拿出来合作变现来的划算。”

 张红旗的说法让埃德温不由地回想起rb199发动机的第一次运行设计是1971年。

 如果真按照对方的这个说法,rb199的技术已经到了第13个年头,在技术上,确实没必要保密得太过严格。

 不过转眼之间,他马上意识到问题的所在。

 “这个不能简单地这样类比,现在新式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复杂度越来越高。

 即便是我们罗罗公司,在投入研发新式发动机上面,也要慎之又慎。

 当初之所以能够销售斯贝军用航空发动机以及专利,主要就是因为rb199发动机得以量产。

 在下一代发动机没有量产之前,我很难说动公司把发动机的非核心部件,委托给其他公司进行生产。”

 埃德温之所以会如此坦诚地交流,主要还是因为和卓越动力公司合伙成立发动机公司的事是由他来负责。

 今后他将作为罗罗公司外派的管理团队代表,负责这家公司的运营。

 现在他好不容易拿到这个有潜力项目的管理权,他当然希望这个项目能够顺利地运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