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整日里就知道溜须拍马。”
扶苏已经开始分析起父亲的想法了:
“官学的建立不可一蹴而就,便是要培养寒门学子,也得慢慢来。现在就摈弃世家实属操之过急,届时寒门子弟还没起来,世家子先没了,朝中就要无人可用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维持住两边的平衡,一边打压世家,一边扶持寒门。
无需一股脑彻底解决掉世家,只要让世家没办法一手遮天就好了。
唐末世家被一锅端了之后,天下就当真没有世家了吗?不是的,诸如琅琊王氏之类的其实还存在着,只不过没有当年那么显赫了。
从宋朝开始,世家子的名号拿出去已经不算什么了。反而你在朝中有什么高官大儒当老师,才是能令人高看一头的。
汉唐皇帝容不下世家,主要还是世家掌握的权柄太大。
世家官员可以左右朝廷官员的任免,他们会疯狂推荐自己的姻亲门生,在朝中形成朋党,甚至架空皇帝。
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保留下世家提供的精英子弟,对皇帝来说收益最大。
届时官员选拔看科举考核,官员任免听皇帝调令。世家只是个单纯的精英培育所,而寒门也能提供大量中低端人才、以及少数灵光一现的精英人才,双方形成制衡。
始皇喝了口茶,才道:
“明朝时期正是这样的形式。”
真以为世家子精英众多,就一定会在朝中重新将世家捧出来了?精英归精英,学问做得好的不代表官能做得好。
世家中纯靠家族才能坐稳官位的人才可太多
了。
哪怕这些子弟政治头脑太差?()???#?#??()?(),
各族之间官官相护()?(),
也能让他们继续当官()?(),
不至于被党争等原因踩下去。然后他们联手排挤寒门子弟()?(),
靠着人数和高官垄断上升渠道。
倘若没有足够的权势庇佑,世家出来的精英人才也得在朝中靠自己的本事混。混不下去的自然会被淘汰,再加上皇帝有意防备,世家这才无法继续一手遮天。
扶苏赞同了父亲的看法:
“朝中当官的自家子弟多了,总能总结出不少当官的技巧。各式各样的情形他们都经历过,家中小儿自小便能学习先辈经验,入朝后也能如鱼得水。”
但世家衰微之后,同时入朝的自家子弟就那么几个,其中能做到高官的也不多。
没有足够的前辈经验支撑,后头的精英哪怕学出来也只是书呆子。除了学问做得比寒门子弟好之外,也没太多优势。
大家当官的起跑线差距不会太大,朝中就能形成相对良性的环境了。
始皇最后下定决心:
“先削一波世家,削弱到合适的程度,不必全部打压。而后扶持寒门,让他们双方斗去。”
至于怎么削、怎么扶持,如何保证操作的时候不会受到世家掣肘,这些就得慢慢琢磨了。
好在这对始皇父子来说没有难度。
非要说阶级垄断,先秦时期来自真正贵族王侯的垄断才是最难搞的。世家好歹没有什么高贵的血统,不少祖上还是泥腿子出身呢。
外界袁绍被王离李左车联手诛杀并收复青冀二州的时候,直隶的伏完还在和吕布玩密谋刺杀这一戏码。
豫州的刘宠等乱象被平定、豫州在治理下开始恢复生机的时候,伏完这批人终于准备动手了。
吕布就卡着他们动手之前最后一次密谋的时机找上门来,毫不客气地将这群家伙一锅端了。
大汉忠臣集团再次大出血。
直隶这里几乎不剩什么忠臣了,而刘协听闻此事之后异常震惊。先是惊愕于他的忠臣们为什么要自相残杀,而后慢慢回过味来了,感觉好像两边都没那么忠心。
吕布当真忠心不二吗?
不确定,再看看。
伏完拉起的这群人呢?
好像有人是忠心的,也有人试图浑水摸鱼。
刘协被他们弄得一个头两个大。
然而不等他思考出个结果来,因为杀了太多忠臣引起众怒,被这群人的同族官员联手排挤。吕布被迫率兵逃跑,跑出了直隶。
到底是在朝中经营多年的臣子,不可能一点后手都不留。吕布不管不顾把他们都杀了,自己必然要承担后果。
有些族人掌握着兵权,文臣无法和吕布抗衡,他们却可以。吕布如果不早点逃走,等他们杀上门来,洛阳肯定要大乱。
所以吕布“提前得到了线人的告密”,得知有人要围剿他,为族人复仇。大惊失色之下,也管不得其他了,干脆率领并州铁骑一路向北,奔回了并州老家。
——上一回吕布是往东跑的,但是东边诸侯都不怎么乐意接
纳他,于是这次他往老家跑,众人都觉得很合理。()?()
结果去了并州之后,又发现并州被公孙瓒牢牢把控住,自己分不到一杯羹。吕布干脆调头往西,又去凉州和马腾抢地盘了。()?()
荆州的刘表左看看右看看。
?想看无字惊鸿的《大秦地府日常》吗?请记住[]的域名[(.)]???#?#??
()?()
左边,直隶的秦司徒已经掌控了益州、拉拢了凉州和并州。右边秦司徒已经掌控了幽州、青州、冀州和豫州,拉拢了兖州和徐州。()?()
目前态度不明的,就剩下他荆州、孙策的扬州、以及最难的交州。
刘表预感到了不妙:
“孙策不会也暗中投靠了秦司徒吧?”
他的谋臣不解:
“刺史何出此言?孙策身边那小将,分明是吕布的人。”
刘表觉得有些窒息:
“你都知道那小将是吕布的人了,结果吕布奔逃出直隶后,不去扬州找孙策,然而在北边被人赶来赶去,甚至还沦落到去西凉抢那不毛之地,你觉得合理吗?”
谋臣:……
对啊!吕布为什么不去扬州?!
刘表头疼地扶额:
“我怀疑那蒙英已经和吕布不是一条心了,可能接受了秦司徒的招安。又或者,他也没有投靠秦司徒,而是自己出去重新找了个主公,譬如那江东的小霸王孙策。”
这里头最坏的结果就是扬州也是接受秦司徒统领的。
如此一来,放眼天下,他荆州成了那个独苗苗。身后的交州指望不上,荆州遭受三面围攻,这也太危险了!
刘表赶紧派人去徐州联络曹操。
为今之计,只有拉拢曹孟德,与他共抗秦正。如果曹孟德能拉上兖州和他一起对抗直隶的话,他们还有些许胜算。
刘表乐观地想到:
“孙策不一定就听秦司徒的话,何况西凉的马腾、并州的公孙瓒,这些都不是一开始就跟随秦正的下属,私下里说不定怀有二心呢。”
结果曹操想也不想就把刘表派去的使者扣押了,转头扭送去了直隶,作为投名状。
刘表:???
曹孟德你居然是这样的曹孟德!
曹操对此也很无奈,他有什么办法?
刘表说如果能拉上兖州一起,抵抗秦正就事半功倍,他当然懂这个道理。然而这两年曹操和荀彧的关系到底还是被挑拨得不如从前了,根本无法保证荀彧会听他的。
起初只是曹操单方面猜忌荀彧,尤其听说荀攸和一干颍川人士去了秦正身边颇受重用后。
这会不会是荀彧推荐的?
曹操不知道,但他有所怀疑。
本开,书信三言两语的,误会只会越来越深。
荀彧心思玲珑,发现自己被猜忌了,自然会伤心。
他和曹操属于当面谈都不一定能解开误会的,分隔两地更完蛋。如今已经发展到荀彧只顾埋头治理兖州,不想和曹操玩忠诚游戏的程度了。
猜吧猜吧,你自己慢慢猜去吧。
等曹操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想要挽回荀彧时,荀彧已经懒得搭理他了。现阶段荀彧就是个踏实干活的刺史,只想让兖州太平安乐,不想跟着曹操搞那些有的没的。
俗称,心灰意冷。
曹操只有一州之地,凭此如何能与直隶抗衡?
他父亲曹嵩未死,也劝说他:
“你之前要募兵起事,我便不赞同,也不肯支援你钱财。当时你不听我的,自己做出了一番功绩,确实是你的本事。?()_[(.)]???。?。??()?()”
“但如今情况不同,我在官场浸淫多年,比你更懂这些。我看得出秦司徒不是董卓那等好对付的人物,你和他敌对不仅没有好处,还会牵连全族。()?()”
曹嵩让曹操不要忘记秦氏的救父之恩,如果曹操举兵反抗秦正,会被天下人戳着脊梁骨骂忘恩负义。
曹操最终下定决心向秦正投诚。
虽然还是有些不甘心,不甘心以前给他当谋臣的秦正走到比他更高的位置。不过官场上这样的事情很多,自己的下属日后成为自己的长官,太常见了。
曹操到底还没生出当皇帝的野心,以臣子的视角看待这件事的话,这就是正常的官场沉浮。
刘表失去了曹操这方的助力,不死心地又去找江东的孙策结盟。
孙策看完刘表的书信:
“什么东西?居然想拉拢我去对付秦司徒?他刘表也太看得起我了吧!()?()”
周瑜摇了摇头:
“秦司徒放着他刘表不收拾,就是觉得刘表翻不起水花来。伯符你也别理他,你如今只要防备徐州就好了。()?()”
孙策点头:
“我懂,曹操比刘表更需要提防。”
没多久,刘表就听说孙策去列兵防备曹操了,根本没搭理他送去的信件。
刘表:?你防备曹操是什么意思?
使者尴尬地解释:
“孙刺史说,曹操虽然向秦司徒投诚,但谁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心的。”
所以他孙伯符得帮司徒盯着那曹孟德,免得曹操偷偷摸摸联络荆州,和荆州一起作乱。
刘表气了个倒仰:
“他果然也是秦司徒的人!”
等等,为什么孙伯符宁愿去防备一个已经投诚的曹操,都不搭理他这个明显准备和直隶对着干的刘表?
使者露出了更尴尬的表情:
“孙刺史说,他觉得曹操比较危险,需要重点防备。”
言下之意你荆州刘表也就那样,秋后蚂蚱罢了,他防备都懒得防备。
刘表:???
刘表气得头疼,险些就要不管不顾直接去打扬州了。孙策委实嚣张,他不能忍。
然而如今直隶已经知道了他的野心,曹操这厮居然向直隶告状。他没时间和孙策闹脾气,得赶紧想个办法脱困。
作者有话要说
周瑜:刘表不用防备,盯着曹操就行。
孙策:嗯嗯!听公瑾的!
曹操:?
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