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乡试同考官邹石麟,原本只是想稍稍动动手脚,没想到一个不小心,竟成了众人皆知的“修改试卷小能手”,这下可真是把事情给彻底捅大啦!消息传到咸丰帝那里时,他那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仿佛都能夹住一只活蹦乱跳的苍蝇了。只见咸丰帝龙颜大怒,二话不说便指派了翰林院编修郭嵩焘、刑部尚书赵光等一众学识渊博之人组成了一支堪称豪华的“学霸侦探团”。这群人风风火火地直奔圆明园朝房而去,大有不将此次顺天乡试的试卷查个水落石出绝不罢休之势。
然而,谁能想到这一查之下,竟会发现如此惊人之事!那些被查出存在疑问和弊端的试卷堆积如山,数量之多令人咋舌,细细一数,竟然足足有五十多本之巨!而其中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居然还有一份试卷,上面的错别字密密麻麻,多到足以凑成满满一桌麻将牌,而且细数下来,错别字的个数更是多达三百余个!就是这样一份满是错字的试卷,它的主人竟然也能够高中举人?这简直就是一场“错别字大王”华丽丽的逆袭啊!真不知这位仁兄究竟是走了什么狗屎运,还是背后有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秘密。
咸丰帝定睛一瞧,顿时怒发冲冠,心中的怒火犹如火山喷发一般不可遏制。只见他大手一挥,毫不留情地给主考官柏葰送上一份沉重的“革职大礼包”,责令其即刻归家等待传讯。而那位副主考官朱凤标以及左副都御史程庭桂,自然也是难以逃脱这一劫难,同样被暂时解除职务,只能忐忑不安地等候进一步的查办。
与此同时,咸丰帝声色俱厉地下达命令给负责此案的诸位办案大臣:“尔等务必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仔细彻查此事,绝对不能有丝毫懈怠。对于涉案之人,必须要严惩不贷,切不可心慈手软,否则休怪朕龙颜大怒!”
再看那柏葰大人,他乃是堂堂蒙古正蓝旗的翘楚人物,凭借自身出众才华考取进士功名后,仕途之路可谓一帆风顺。他先后担任过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高权重位,最终更是荣登文渊阁大学士之宝座,成为从一品的朝廷大员。此人向来以清正廉洁、办事严谨且能力超群而备受赞誉,早在道光二十三年之时,他曾奉命出使朝鲜。当时,朝鲜国王为了讨好他,特意赠送五千两白银,但柏葰却毫不犹豫地将这笔巨款如数上交至朝廷。此举一出,不仅在朝堂之上赢得了满朝文武百官的齐声称赞,就连民间百姓也对他钦佩有加,如潮水般的掌声与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向来以清正廉洁着称的大佬,竟然在转瞬之间便从高高在上的一品大学士沦为了身陷囹圄的阶下之囚!这突如其来的巨大转变速度之快简直犹如乘坐火箭一般,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惊愕不已,其带来的震撼程度更是如同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地震!
且说柏葰遭此厄运之后被革去官职,但此事并未就此终结,相反却如同一颗雪球沿着山坡急速滚落,愈演愈烈,规模也越来越大。而此时,肃顺、载垣以及端华等一众宛如“侦探团”般的人物开始登场,他们四处明察暗访,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循着线索抽丝剥茧、顺藤摸瓜。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调查追踪,最终竟惊人地发现了顺天乡试的考官浦安与考生罗鸿绎之间存在着一桩不为人知的“秘密交易”!
话说在广东肇庆这个地方,有位名叫罗鸿绎的仁兄。此人可并非是凭借科举考试这种正规途径踏入官场的哟,而是直接大手一挥,“捐”出大笔钱财,轻轻松松地弄来了一个六品刑部主事的官职。这感觉啊,就好似花钱购买了一张 vip 会员卡,顺利进入了官场这个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领域。
然而,罗鸿绎这家伙显然并不满足于此。这不,此次顺天乡试来临之际,他为了能够金榜题名,更是不惜砸下重金,去求助于自己那位同样来自广东的老乡——兵部侍郎李鹤龄。当李鹤龄听闻此事后,那表现简直豪爽至极,只见他毫不犹豫地一拍胸脯,信誓旦旦地说道:“老弟呀,你放心吧!这件事情老哥我给你包办啦!”于是乎,两人便开始秘密商议起来。经过一番精心谋划,他们最终敲定了一套堪称精妙绝伦的“试卷暗号”。
这暗号设定得可谓是别出心裁,犹如一场刺激无比的密室逃脱游戏中的密码线索一般。具体来说,就是要求罗鸿绎在第一场考试的文章结尾处必须写上“也、夫”两个字;第二场考试的文末则要写上“而已矣”三个字;至于第三场嘛,则需写下“岂不惜哉”这四个字。不仅如此哦,就连诗歌部分的末尾都规定好了,一定要添加上“帝泽”这两个字。哎呀呀,瞧瞧这暗号设置得多复杂呀,简直比那神秘莫测的摩斯电码还要让人摸不着头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