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与人亲 作品

第217章 三国谣言·终(吕蒙:兵者,诡道也,凭什么骂我!)

“腊肉原来是这样做的啊?”

 “可以长期保存?”

 腊肉的制作,在如今看来是司空见惯,似乎是人人都应该知道的常识。

 但在古代,并不是。

 腊肉最早可见于《周礼》,在甲骨文中也偶有发现。

 据学者考证:当时的腊肉制作方法与如今是不太一样的。

 另有一说法:抹上盐可以防腐是偶然之间发现,先民将其放在太阳下暴晒,靠老天爷作美,制成腊肉。

 而后在慢慢的发展中,才变成烟熏火燎。

 看起来,两者之间,似乎只有一层窗户纸,一捅即破。

 但历史上,往往是这层窗户纸,困扰古人百年乃至千年。

 即便是同如今的腊肉制作方法出现之后,也并没有大规模普及。

 现在,古人们都知道如何制作腊肉,可以试试,平时省一点,留着过年吃。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烟熏火燎需要柴,这个还可以想想办法克服。

 而盐……这就不是想想办法就能克服的事。

 “真希望天幕能讲讲如何制盐。”

 “讲了又有何用,盐田是国家的,你敢私自造盐?”

 “起码会便宜一点吧……”

 “皇帝和官府会有那么好心?”

 【而《魏晋世语》里说:程昱因为这件事导致当不上三公,更是无稽之谈。

 三公的位置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曹丕登基之后,历任三公有:贾诩、钟繇、华歆、王朗。

 贾诩,对于曹丕有定策之功。

 钟繇、华歆是大世族,有威望。

 而王朗,很多人对王朗的印象,是在《三国演义》里被诸葛亮骂死。

 演义里为:诸葛亮怒骂王司徒。

 但事实上,王朗因为助曹丕称帝有功,先任司空,而后转任司徒。

 时间线上,王朗在担任司徒之时,是没有领兵和诸葛亮作战的。

 或许两人甚至都未曾见过面,属于演义加工。

 程昱凭什么能够替换掉这四个人,担任三公?

 曹丕称帝后,程昱为卫尉,属九卿之一。

 并且根据记载:曹丕是想过让程昱担任三公的,但曹丕称帝没多久,曹丕称帝的同一年,程昱就死了。

 死后,曹丕追赠程昱车骑将军,该职位位次上卿,或比三公。

 而且在青龙元年,公元233年,夏五月,诏祀故大将军夏侯惇、大司马曹仁、车骑将军程昱于太祖庙庭。

 这是曹魏第一次陪祀太庙,有且仅有三人,程昱就在其中。

 假如按照《魏晋世语》的说法:程昱因为将老乡做成肉干,搞得天下皆知,惹的天怒人怨,所以不能担任三公。

 按照这种说法,倒推整个逻辑,就会发现逻辑不通。

 如果是因为做肉干,程昱连三公都不能担任,凭什么又能够第一批陪祀曹操太庙?

 总不能是因为他死的早,其他人死的晚,找不到人可以陪祀,只能把他放进去吧?

 陪祀历来都是宁缺毋滥!】

 弹幕区:

 『我没搞明白博主的逻辑。』

 『感觉有些牵强。』

 『博主的意思是:程昱可能吃人,但营销号说的把老乡做成肉干,当成军粮给曹操送去是假的。』

 『这段我听懂了,我的意思是后面,他当不上三公,但又陪祀太庙,所以倒推没吃人,这个逻辑有点不懂。』

 『对,太牵强了。』

 『我说一套我的逻辑:曹操盗墓,既然盗墓都能称帝建庙,陪祀个吃人的也没什么大不了。』

 『乖乖,纯唯心加强词夺理。』

 “扯半天,你就直接说我不吃人肉,不就完了。”

 “讲来讲去,脑子都给我绕晕了。”

 程昱真的很无语:“要证明不是很简单吗?”

 曹操:“???”

 “后人亲自去杀人,试试将人做成肉干有多困难,不就行了吗?”

 曹操:“说的有道理,但以后别说了。”

 我何德何能能拥有你和贾诩?

 【第三个谣言:吕蒙杀关羽。】

 “我记着天幕是不是放过这个?”

 “放过,还说吕蒙老家给他立雕像,被后人推倒了。”

 【某电视剧:吕蒙是一个重度神经病,不听孙权的命令,擅自杀关羽,最后被孙权毒死。

 但事实上即便是《三国演义》里都没有这些神经病桥段。

 这一战吕蒙压根就没有见到过关羽。

 当然,吕蒙白衣渡江是真的,这也是很多人抨击他的点。

 但今天讨论的是吕蒙杀关羽,此处不做展开。

 吕蒙攻下南郡,在江陵采取攻心之计,对待城中将士的家眷都十分好,秋毫无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