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与人亲 作品

第118章 动植物进化&茶的历史

【#动植物为何不进化的很难吃#】

 【刷到网友提问:为何动植物不把自己进化的很难吃,从而避免被人类吃的命运?】

 【下面的高赞回答是这样的:

 “河豚:难道我还不够努力吗?我都已经进化出剧毒和毒刺,还是被端上了餐桌。”】

 【“见手青:我看着就已经有毒了,吃下去也被毒过了,结果不知道哪来的大聪明,发现炒熟之后不仅没毒,还异常鲜美,我找谁说理去?”】

 【“生蚝:家人们,谁懂啊,谁能想到保护自己的壳为成为装自己的碗。”】

 【“榴莲:我不仅刺多、皮又厚硬、还很重,而且肉还臭气熏天,但每到季节就抢我,我还成水果之王了……”】

 【“辣椒:鲜艳是我的保护色,按照进化论,鲜艳的东西一般都有毒,但人类不仅不觉得有毒,还爱上辣味了。”】

 【“猪:吃肉也就算了,装过粑粑的大肠,他们都能端上餐桌,还比肉贵。”】

 评论区:

 〖魔芋爽知道不,魔芋是剧毒,都硬是被做成了小吃。〗

 〖发现魔芋能吃的人真是个犟种。〗

 〖魔芋有毒没营养,但是它爽啊。〗

 〖现在能吃的东西至少有一半都是之前闹饥荒的时候发现的。〗

 〖世界上只有三种食物:能直接吃的、处理完能吃的、不让吃的。〗

 〖明天丧尸出现,后天就能上菜谱。〗

 〖猪猪这辈子都不会想到,自己的肉竟然被灌进自己的小肠里做成了香肠。〗

 〖苦瓜:我说什么了吗?我都苦成那样了,他们该吃还是吃,甚至还有人爱上我的苦味,不仅发现我能吃,还发现可以入药。〗

 〖鹅卵石:谁有我命苦,你看看我浑身上下叮当硬,哪儿能吃?结果……〗  〖鹅卵石:我甚至不是生物。〗

 〖石头蘸酱嗦两口,贼拉下酒。〗

 〖菠萝:我都能溶解蛋白质了,结果他们发现用盐水泡一下就没事。〗

 〖可能只有蟑螂没人吃了。〗

 〖错啦,蟑螂可以入药,治眼睛的。〗

 〖不是说专家研究出了蟑螂油吗?说不定哪天就能在超市里看见。〗

 〖不,我拒绝。〗

 〖如果它补肾且养颜呢?〗

 〖抱歉,我刚才说话太大声了,我拒绝不了。〗

 〖火鸡呢?〗

 〖腿能吃,其他的喂狗。〗

 〖冷知识:吃辣椒流鼻涕是过敏。〗

 〖那就不过敏,过吞。〗

 〖螃蟹的小腿成了戳它大腿肉的工具。〗

 〖一个动物如果没有食用价值,那么,很有可能有药用价值。〗

 〖海蜘蛛就很成功啊。〗

 〖海蜘蛛可以做息肌丸,既瘦身还不怀孕。〗

 〖咖啡:他们拿我提神啊!提神啊!〗

 〖折耳根:日防夜防,川渝难防。〗

 〖霉豆腐:爷都发霉了都躲不掉。〗

 〖竹笋:我甚至没露头,他们都能发现我。〗

 〖洋蓟:我甚至都不知道我有个地方能吃。〗

 〖第一个吃腰果的人他是怎么知道腰果的处理步骤的,错一点都会嘎。〗

 〖鸡腿裹上自己的孩子鸡蛋液,蘸上面包糠。〗

 〖猩猩和猴子就进化的刚刚好,少一步上桌,多一步上班。

 〖人类拒绝吃屎,但却爱研究屎味的食物。〗

 〖柠檬:我都是酸的了,人类肯定不会吃我。

 辣椒:我都是辣的了,人类也肯定不会吃我[。

 鸡爪:我踩在地上,肉也不多,人类也肯定不会吃我。

 人类:酸辣无骨鸡爪。〗

 〖好吃的:做食物。

 不好吃的:入药。〗

 〖人类:好吃的吃光,不好吃的入药,有毒的泡酒,最差最差的做成饲料。〗

 〖食材、药材、建材、泡酒、饲料。〗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

 因为饥一顿饱一顿,然后饥一顿饥一顿饥一顿。

 盛世年景还好,遇上灾荒,草根、树皮、观音土,所过之处皆是光秃秃的一片。

 若是运气好,掏个蚂蚁窝、逮了蚂蚱、耗子,那简直比过年还开心。

 “石头也能吃吗?”

 “你听不懂人话,人家说是蘸酱嗦一口。”

 “那火鸡又是啥?”

 “为啥就只有腿能吃,怎么能喂狗呢?啃剩的骨头给狗就行了呗。”

 “苦瓜是不是就凉瓜?该说不说确实挺苦的。”

 朝代越靠前,很多食物古人见都没见过,这是第一次听说。

 而明清时期,或许名称不同,但按图索骥是能找到的。

 永乐朝,太子爷不停吞咽口水,鼻子猛的一吸,仿佛能闻见香味一般。

 朱高炽东瞧瞧西瞅瞅,老爷子追老二去了,一时半会回不来。

 “走!”

 大胖拉上小朱,悄咪咪的就要回家去。

 孤也要试一试石头蘸酱下酒,是不是越喝越有。

 大胖出去时候拉着小朱,进来时候是被永乐帝揪着耳朵的。

 朱棣左手揪大胖,右手揪汉王爷。

 小朱被发配去捡鹅卵石了。

 “太子爷,老头子今天当一回厨子,给你做个炒石头。”

 “嗦不干净,你今天就睡大殿吧。”

 乾隆朝。

 乾隆的性格很简单:别人做过的我要做,别人有的我也要有。

 若非宋真宗污了泰山,或许乾隆还要去泰山封禅。

 以前都是和前人比,现在有天幕了,后人我也要比,起码吃食不能比他们差。

 视频提及的食物,大多都能找到,唯独一样:火鸡,清朝是没有的。

 华夏第一次见到火鸡的最早记载是甲午年之后。

 有什么不懂,那就找马侍郎。

 和胖子又来了,明明长的眉清目秀,但马嘎尔尼是越看越面目可憎。

 “马侍郎,陛下问你知道火鸡吗?”

 十五世纪左右,火鸡传入欧洲。

 马侍郎点点头,解释道:“和大人,这个是真没办法,要么去欧洲、要么去美洲才能找到。”

 “况且,我也不是厨子,是真没办法。”

 和珅点点头,笑着道:“当然不是让你给陛下做火鸡。”

 和珅双手抱拳,举过头顶。

 “陛下是何等英明神武,早就知火鸡产于西方。”

 “这次让我来,只是提醒你一下,皮卡和铁甲船是同等重要之事。”

 “陛下至孝之人,想着老太后生前连口火鸡都没吃过,内疚啊,悔恨啊,是痛哭流涕啊。”

 “咱们做臣子的,要为陛下分忧。”

 “争取明年去祭祀太后的时候,让陛下开着皮卡、带上火鸡。”

 马嘎尔尼:一年造出皮卡?还要造出铁甲船?

 要不你们去把耶稣挖出来,他可能行。

 一年时间去欧洲来回?这是船啊,不是后世的飞机啊!

 “侍郎为何眉头紧锁?是有难处吗?”

 “莫非是办不到?”

 和珅语气挺和蔼的,只是他身后身穿勇字服的士兵又拔刀了。

 “办得到,闹破不轮!”

 和珅:???闹什么破轮?

 “哦哦哦,家乡话,没问题的意思。”

 不答应是现在死,答应了还能多活一年。

 万一……神仙庇佑,梦里帮我一把呢?

 入乡随俗,马侍郎先是胸口画十字,随后口中念叨着:“阿弥佗佛、太上老君保佑啊。”

 【#茶的历史#】

 【茶叶,早在6000年前河姆渡文化时期,新石器时期的老祖宗就学会了种茶树。

 传说里神农氏尝百草,每天中毒七十二次,就是靠吃下茶树叶子解毒。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因为耕作所获得的食物有限,老祖宗们会将采集来的野果、野菜、树木的嫩幼枝叶与谷物一起煮来吃,其中就有茶叶。

 春秋战国前,老祖宗们把茶当做一种味道独特的菜,直接生食。

 春秋战国后,终于有人开窍了,单独给茶加上水再来点米,煮个茶粥,并且一直到唐代都还流传着这种食用方法,被称为:茗粥。

 到了汉代,人们终于把茶里的米去掉。

 然后捣碎茶叶冲水,加点葱花姜片。

 魏晋时期,人们尝试用温度改变茶的特征,晒干、烘干,做成饼茶。

 但这样仍然有很浓的清草味,于是有人开始尝试用蒸制法。

 到了盛唐,茶里能加的东西更多了,加薄荷、加盐、加红枣等等。

 这时候的茶汤和茶渣都要一起喝掉,这就叫吃茶。

 宋代吃茶讲究个文雅,宋徽宗更是亲自做全国茶文化推广大使。

 宋徽宗做什么都会是很优秀的人,偏偏他做的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