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朝鲜战争爆发以来,多国领导人和军方一直关注着战局的走势和发展。郑介民兼任中美合作所所长,与美国中情局合作紧密,情报来源渠道多。郑介民汇总多方情报和战况,仔细研究发现,北朝军队挺进纵深,全力筹划洛东江战役,其兵力装备损耗巨大,即将成为强弩之末,且后方空虚,后勤补给难以为继,便大胆建议美军及联合国军在北朝军队侧后方登陆,截断北朝军队的后路,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为了给南北夹击策略提供依据,郑介民指示李子荣,在仁川港、镇南浦一带进行侦察,走访居住在附近的朝鲜民众,掌握潮汛的具体时间。李子荣接到电令之后,迅速率领小分队,前往仁川、镇南浦区域侦察。
史密斯用一艘快艇,将李子荣一行送到离仁川港不远的江华湾。李子荣和小分队迅速换上当地老百姓的服装,悄悄上了岸,沿路向东,来到仁川港。仁川港位于南韩西北沿海汉江出海口的南岸,濒临江华湾的东侧,是南韩北部贸易港,距离南韩首都汉城40多公里;1883年,仁川港开港,距今有六十多年。1904年,日军袭击仁川港的俄国舰队,引发日俄战争。仁川港周边海域礁石、岛屿众多,不太适合两栖登陆作战。但如果抢先占领周边岛屿,还是可以强行登陆的。
李子荣将侦察小分队分成三拨,收集仁川港的地理、交通、水文等信息。
历时一周,李子荣将三个小组收集的信息汇总,形成了一份水文材料。据历史数据统计,历年来,朝鲜西海岸9月至11月的海潮有三个最佳日期可供选择:9月15日、10月11日和11月3日。9月15日的高潮时间有两次,一次在上午6时59分,另一次在下午日落35分钟后的19时19分。
李子荣将这一重要资讯拟成电文,及时发给了林小芳。
“阿加西!您在镇南浦住了多久了?”李子荣一路北上,来到镇南浦。他利用自已会说朝鲜语的优势,与镇南浦当地的居民打成一片,从他们口中探听虚实。
“我家祖孙四代人都在镇南浦生活。我的根在镇南浦!”大叔热情地说道。
李子荣从镇南浦大叔的讲述中得知:镇南浦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险要,西临黄海西朝鲜湾,北部是丘陵,位于大同江下游北岸,西距河口15公里,距离平壤约44公里,是北朝首都平壤西南部的外港。镇南浦原来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于1897年朝鲜王朝时期才开辟为商贸港。1894年日清战争与1904年日俄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兵站基地。非常适合两栖登陆作战以及为前线运送兵员。
勘探完镇南浦的地形、港口礁石分布以及交通,李子荣一一作好记录,整理成电文,先发给了林小芳,时隔一天后,才发给郑介民。
在东北亚的苍茫大地上,朝鲜战争的阴霾如同厚重的云层,久久不散。据中共深入敌后特工与多方情报网络的紧密交织所获取的绝密信息,中共东北边防军参谋部内,一场关于未来战场走向的军事讨论正悄然展开。作战室内灯火辉煌,争论异常激烈。
“据我们获悉的情报,可以推断,以美军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国军想要扭转战局,他们极有可能在群山、仁川、镇南浦三个港口选择其一实施两栖登陆作战,从而截断北朝军队的后勤补给线,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中共东北边防军参谋部将各个渠道收集的情报汇总后,展开了军事讨论。
“群山港离釜山防御圈太近了,美军不可能选择在这里登陆。这是为什么呢?如果美军选择在群山登陆,那与釜山防御部队只能对北朝军队形成东西合击之势。美军在群山港的登陆战一旦打响,北朝军队可以从容应对,一边阻击一边北撤,在军事战略上意义不大,麦克阿瑟不可能这么做。”作战参谋发表意见道。
“据我们获悉的可靠情报,”参谋长沉稳的声音在会议室内回荡,“可以推断,以美军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国军,面对当前战局的僵持,正急于寻找突破口,意图通过一次大胆的军事行动来扭转颓势。他们极有可能在群山、仁川、镇南浦这三个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港口中选择其一,实施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旨在截断北朝军队赖以生存的后勤补给线,从而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一举扭转战局。”
此言一出,室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沉寂,每个人的心头都压上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这不仅仅是一场战役的胜负,更关乎国家命运与国际局势。
“群山港,”一位作战参谋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味道,“其地理位置虽然对美军而言具有某些战术上的便利,但细细考量,却非最佳选择。群山港距离釜山防御圈过近,若美军在此登陆,无疑会与釜山的防御部队形成东西合击之势,看似包围,实则漏洞百出。这是因为,北朝军队在遭遇此类攻势时,完全有能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一边利用地形优势进行顽强阻击,一边有序地向北撤退,拉长美军的战线,消耗其有生力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同仁,继续说道:“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看,美军在群山港的登陆行动,一旦打响,北朝军队不仅能够在局部战场保持主动,更能在整体上保持战略上的灵活性,通过空间换时间的策略,逐步消耗美军士气与物资,最终迫使对方陷入疲惫与被动。这样的作战计划,对于追求速战速决、意图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的麦克阿瑟而言,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因此,”作战参谋的结论掷地有声,“群山港作为登陆点,虽然表面上看似诱人,实则暗藏危机,麦克阿瑟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他必然会选择更为隐蔽、更具突然性的地点,以实现其战略意图。”
“如果美军选择在镇南浦登陆,镇南浦与北朝首都平壤仅隔四十四公里,美军机械化部队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另一位作战参谋站起来大声说道:“美军如果在镇南浦登陆,进而攻占平壤,虽然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收获,但从军事上来讲,与釜山防御圈距离太遥远,难解釜山之围。就算平壤丢失了,北朝军队一鼓作气,拿下釜山,再回师北上,胜负对双方来说都难以预料,这不是麦克阿瑟想要的结果。政治是杜鲁门总统和五角大楼的事,与他麦克阿瑟基本无关。如果北朝迁都南方,就能轻松化解政治上的困局。还有一点,如果苏联或中共从北部出兵,与北朝军队对美军和联合国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可一举奠定胜局。”
在气氛紧张的作战室内,空气仿佛凝固,每一声呼吸都伴随着对未来战局的深深忧虑而显得异常沉重。地图上的每一处标记,都承载着千钧一发的战略意义,而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了镇南浦这个小小的港口上。
会议室内,随着讨论的深入,各种观点与假设如火花碰撞,每一条分析都基于对战场态势的深刻洞察与对对手心理的精准把握。有人提出仁川港因其相对孤立、易于封锁的特点可能成为美军的首选;也有人认为镇南浦港,因其靠近北朝腹地,一旦控制,将对北朝军队造成致命打击,更符合美军速战速决的战略目标。
“如果美军选择在镇南浦登陆,”一位作战参谋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打破了室内的沉寂,“那么,我们必须正视一个严峻的现实:镇南浦与北朝首都平壤之间的距离,仅仅只有四十几公里。对于美军高度机械化的部队而言,这无疑是一个能够迅速展开攻势的绝佳跳板。一旦他们成功登陆,凭借先进的装备和高效的机动性,一个小时之内,就能将战争的阴影笼罩在平壤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