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部次长郑介民亲自接见了林小芳,并向她宣读了新的任免决定。“程明将军即将前往湖南长沙,担纲新的战略要职。林小芳上校,鉴于你在军事情报领域作出的贡献,国防部决定,即刻将你调往北平,接任三十五军军情处处长一职,职责所系,责任重大,望你不负党国厚望,再立新功。你到达北平后,要密切关注华北剿总傅总司令长官及其麾下部队的所有动态,确保国防部能及时掌握华北敌我态势和战略先机。”
“谢郑长官栽培!卑职一定竭尽全力,不辱使命,为党国效忠。”林小芳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她挺直腰板,向郑介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正式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郑介民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微笑着说道:“林上校!我听说你与我子荣兄弟青梅竹马,情投意合。我这做大佬的,什么时候能吃到你们的喜糖呀?”郑介民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调侃,几分真挚,对林小芳和李子荣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林小芳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柔情,但随即又恢复了严肃:“党国大战在即,卑职不敢以私废公。现在国家正值大战之际,卑职应以大局为重,个人的私事应暂时搁置一边。”
郑介民闻言,笑容不减,反而更加和蔼地劝导林小芳道:“好了好了!我明白你的心意,党国的重任确实需要我们共同承担。但话说回来,虽然党国重任在肩,但也不影响个人家事。你们选好了日子,大佬替你们操办,保证让你们风风光光地成亲。”
林小芳闻言,脸上不禁泛起了红晕,她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声音有如蚊子一般小声说道:“大佬!这个……这个得看李长官的意思。哪有女方赶着催男方的?我们汕头老家可没这样的习俗。”
郑介民见状,爽朗地笑了起来,他爱抚地拍了拍林小芳的肩膀,仿佛是在安慰一个害羞的小妹妹:“这个好办!我马上就打电话问子荣老弟,让他向你提亲。弟妹呀!你就等着做新娘子吧。放心,我郑某人办事,向来都是雷厉风行,不会让你们等太久的。”
林小芳被郑介民的幽默和热情所感染,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她感激地点了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不知王叔叔是否会祝福她和李子荣成亲呢?
林小芳带着郑介民的期望与祝福,踏上了前往北平的路途。到达北平后,林小芳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很快就打开了局面,掌握了三十五军的军事动向,为西柏坡提供了宝贵的战略情报。她在忙碌之余,想起郑介民长官那句亲切的话语,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李子荣在接到郑介民的电话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深知,自已与林小芳的感情早已超越了青梅竹马的情谊,而是成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决定,等这场战争结束后,就向林小芳求婚,给她一个安稳而幸福的家。
国防部巡视专员李子荣,在北平与林小芳会合。两人的重逢,不仅仅是老友间的温馨相聚,更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在华北这片复杂的局势中,为解放军争取更多的战略主动。
辽沈战役的硝烟还未散去,胜利的曙光似乎预示着新的希望,但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正蓄势待发,准备在淮海地区掀起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为了有效牵制傅总司令集团,防止其向关内增援或南逃,党中央敏锐地意识到,必须掌握华北地区,特别是三十五军、九十四军和一零四军的一举一动。这项艰巨的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林小芳与李子荣的肩上。
委员长电令傅总司令向锦州派出救援部队,以解范汉杰之困。傅总司令不愿意趟辽沈之战的浑水,几次三番借故推搪。锦沈全线告急,委员长迫不得已,只得亲自飞往北平,督促傅总司令出兵。
傅总司令知道再也推搪不过去,就向委员长献上一条釜底抽薪之计。委员长详细地听取了傅总司令的谋略之后,连声称赞。极力表示赞同。
傅总司令密令94军军长郑挺锋为总指挥,调动94军,骑兵第4师、整编骑兵12旅、暂编32师组成偷袭部队,直扑西柏坡,还计划出动空军掩护,实际兵力超过6万人。而且傅总司令还命令派遣大量政工人员随军行动,准备一旦偷袭成功就发动政治攻势。他还要求军队要尽可能破坏解放区的军事设施、生产设施,尽量使用伪造的边区币来破坏解放区的经济稳定。为了达到其目的,傅总司令规定了各部队在保定集结,设置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对外则统一宣称这支部队为“援晋兵团”。
北平的夜晚,异常的寒冷。三十五军军情处的监听室内,灯光昏黄而凝重。林小芳正全神贯注地监听着三十五军与其他部队之间的往来密电。她的眼神锐利如鹰,每一个细微的声波波动都不放过,因为在这些看似平静的电波中,往往隐藏着重大的调动和作战信息。
一个异常的波段引起了林小芳的警觉——九十四军的音讯突然中断了。九十四军作为傅总司令的嫡系部队之一,与其他各军之间的联系向来密切,如今却突然失去了音讯,这绝非偶然。
她立刻将这一重大变故电告了国防部巡视专员李子荣。电文中,林小芳的语气严肃而紧迫:“九十四军突然失去音讯,必有重大作战任务。请务必提高警惕,国军恐有大阴谋。”
收到电报的李子荣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心中暗自揣测:“难道九十四军是向东驰援锦州了吗?但锦州之战已接近尾声,此时驰援,无异于负薪救火、以卵击石。那么,他们的目的究竟何在?”
带着这些疑问,李子荣以国防部巡视专员的身份,迅速向国防部查询九十四军的动向。国防部的答复却让他更加困惑:“九十四军与骑兵第四师、暂编三十二师、整编骑兵十二旅组成‘援晋兵团’,正在开往太原的路上。”
太原?李子荣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涟漪。他深知,傅总司令与阎锡山长官治军理念不同,素来不合。如今九十四军却突然前往太原,这其中的蹊跷不言而喻。他立刻联想到了一种古老的战术——假途伐虢之计。难道九十四军是打着援晋的幌子,实则绕道前往石家庄吗?
石家庄早已被解放军占领了一年之久,且地理位置并不处于傅作义集团的战略要冲。九十四军去攻打已被解放的石家庄,又有何战略意义呢?围魏救赵,解锦州之围?李子荣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猜测。锦州之战大局已定,此时再去围魏救赵,无异于隔岸观火,徒劳无功。
那么,傅总司令此举的真正目的究竟何在?李子荣的目光逐渐凝聚,一个大胆的猜测在他心中浮现——西柏坡!西柏坡,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如果九十四军的真实目标是西柏坡,那么这场战役的规模和意义将远超之前的任何一场战斗。
想到这里,李子荣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他深知,自已必须立即将这一推断上报给中共地下情报部门,并做好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同时,他也开始着手调查九十四军的具体动向、行动轨迹和作战计划,力求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决战中,抢先一步,戳败敌人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