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荒原 作品

第70章 逐鹿中原06

 1946年的东北大地,烽火连天,硝烟四起。随着肆平战役的炮声隆隆打响,这片黑土地上的历史再次被战火点燃。在这片动荡不安的局势中,无数人的命运如同风中飘絮,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滚滚向前。 

 林小芳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要求她立即北上,潜入国军七十一军内部,调查七十一军军情动态。 

 尹玉兰调头南下,继续寻找她失踪已久的儿子荣宝。徐恩曾因贪污、渎职罪被撤职,永不录用。军统、中统两大情报机构迎来新的变革。军统和中统受命进行改组,编制被大幅压缩,以适应新的战争形势。军统更名为保密局,郑介民被任命为局长,毛人凤担任副局长。郑介民在升任国防部次长之后,保密局的日常事务便由毛人凤全权负责。毛人凤以其精明强干和雷厉风行的作风,逐渐在保密局内部树立了自已的权威。而与此同时,郑介民的心腹兄弟李子荣,为了避开郑毛之间权利之争的漩涡,主动申请外调北平,担任保密局巡视专员。他深知,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保持中立和清醒才是最重要的。 

 中统更名为内调局,叶秀峰被任命为局长。尹玉兰在中统时期曾是徐恩曾的左膀右臂,叶秀峰执掌中统旧部,却对尹玉兰进行全面打压。尹玉兰无视叶秀峰的命令,毅然脱离了内调局。在她看来,这个机构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使命和信仰,而她,则要继续追寻自已的自由。 

 在北平,李子荣以巡视专员的身份,默默地监视着保密局的一举一动。他早已将斧头帮的兄弟安插在保密局各个大区的重要岗位,连毛人凤也动他不得。 

 在烽火连天的年代,情报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林小芳手握李子荣为她精心制作的证件,还有保密局颁发的调令,成功潜入国军七十一军军部,被任命为军情处副处长,这是一个能够接触到国军核心机密的重要职位。 

 林小芳利用自已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不断地搜集重要的国军军事情报。一份份珍贵的情报通过地下电台源源不断地送到解放军的手中。这些情报涵盖了国军兵力部署、火力配置、作战计划等多个方面,为解放军提供了宝贵的决策依据。 

 在肆平市担任防御重任的国军主力是第七十一军。林小芳通过保密局特别渠道,意外地获悉重要信息:国军七十一军军长程明,曾经是一员抗日虎将。在九江地区,他率领部队重创日军,大大提振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英勇的抗日将领,却因为性情耿直,敢于说真话,曾当众顶撞过委员长,从而受到了排挤和打压。 

 林小芳感到震惊和惋惜之余,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因势利导、改变战事走向的转机。她深知,像程明这样的将领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如何为解放军所用呢? 

 程明,黄埔第一期毕业,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1938年6月,日军五个师团配备航空兵团、海军一部协同进犯九江,局势危急。当时任国军预备二师师长的程明,率领着这支前身是贵州省保安团的部队,正面抗击强大的日军。平日担任保安、警察任务的预备二师,没有参加过正规战斗。然而,在程明师长的带领下,这支杂牌军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程明师长依托庐山的险峻地势,构筑了数道防御阵地。面对日军飞机、海军舰炮、战车轮番轰炸,他率领的预备二师却如铜墙铁壁般屹立不倒。九江战役从6月下旬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底,历时四个多月。在这场战役中,程明将军敢打敢拼,多次亲自带领部队冲锋陷阵,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在他的带领下,预备二师完成了预定任务,毙、伤敌军几乎占武汉会战的一半。 

 三八年九月底,金轮峰之战一触即发。日军101联队猛攻金轮峰,形势岌岌可危。程明眼中燃烧着怒火,他一马当先,冒着枪林弹雨,带着师指挥所冲上了阵地。士兵们受到激励,个个势如猛虎,舍命冲锋,最终击退了日军的进攻,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华夏大地的南端,有一座雄伟的山脉——昆仑关,它不仅是广西的门户,更是连接两广的重要通道。1939年的冬日,这片古老的山川迎来了它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一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激战,在这里悄然拉开序幕。 

 随着日军在华南地区的步步紧逼,昆仑关成为了中日两军争夺的焦点。日军妄图通过控制昆仑关,进而切断中国南方的补给线,为其全面侵华战略铺平道路。面对日军的嚣张气焰,程明将军临危受命,率部奔赴昆仑关,誓死捍卫国土。 

 11月底,昆仑关战役正式打响。日军凭借其装备精良的机械化部队和空中优势,对国军阵地展开了猛烈的攻击。一时间,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昆仑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这场残酷的战争。程明将军将有限的兵力巧妙部署于昆仑关的各个险要地段,利用地形优势,构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战斗最为激烈之处,莫过于昆仑关主峰阵地。日军数次发动冲锋,企图突破国军的防线,但均被程明将军指挥下的勇士们以血肉之躯死死挡住。在激烈的战斗中,程明将军身先士卒,多次亲临前线,指挥反击,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一次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经过数日的激战,昆仑关战役迎来了高潮。12月31日,随着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程明将军发起了最后的反击。他调集了所剩的兵力,对日军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势。日军防线终于崩溃,昆仑关主峰被成功夺回。昆仑关战役的最后胜利,不仅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 

 这样一位战将,程明将军被誉为黄埔将领中的一面旗帜,奉蒋介石的命令,于1946年4月,率所部七十一军,从永吉向肆平进攻。战事历时一年有余,在丢失五分之三市区、国军官兵伤亡惨重的情况下,仍拼死抵抗,直至国军援军到达肆平。程明因功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晋升为国军第七兵团司令员。 

 如果程明继续率领国军众兵将坚守肆平,无疑是东北人民解放军在解放东北全境战线上最大的障碍。一场针对削弱程明在国军高层中的地位和声望的间谍之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在东北广袤无垠的大地上,一场决定战争走向的谍战正在悄然上演。程明,这位有着“黄埔系旗帜”之称的国军将领,以其勇猛、强悍的作战风格,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成为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全境的拦路虎。一场旨针对程明的谍战,由李子荣策划,在国军中悄然实施。 

 程明领兵,素以勇猛、强悍著称。两军对垒,谁能咬紧牙关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在战场上,他总是能够凭借坚定的意志和出色的指挥,让对手望而生畏。战争的残酷性也在肆平这座城市体现得淋漓尽致。七十一军在程明的率领下,虽然成功守住了肆平这座战略要地之城,但坚守的代价却是极其惨重的。官兵伤亡过半,战场上遗留下来的,除了硝烟与废墟,还有无数士兵的哀怨。七十一军虽然守住了肆平,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官兵伤亡过半。如果从士兵身上撕开缺口,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十一军为了恢复元气,必须尽快补充兵员,重振战斗力。李子荣敏锐地察觉到了程明面临的困境。他利用郑介民在国防部的关系网,暗中疏通渠道,将斧头帮的大批成员输送到了七十一军各部。 

 随着斧头帮兄弟的涌入,七十一军的军纪开始变得松散,士兵们的忠诚度也受到了质疑。更为严重的是,这股力量在军中的存在,让程明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之中。有人开始质疑他的廉洁,甚至有人暗中策划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