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烟火 作品

第266章 曹洪灭国,大汉商行入海东进记事录

 “有话直言。” 

 “朕,还能问你的罪?” 

 刘牧看着一脸难色的戏志才,突兀笑着打趣道。 

 “陛下。” 

 戏志才深吸了口气,起身恭拜道:“臣来兖州之前,镇国府与兵部,户部有过合计,禁卫止于两万,王师止于十万,府军止于二十五万,若扩军可增率善卫。” 

 “所以呢?” 

 “你们想要取消边军建制?” 

 刘牧眸子清冷,问道:“先减边军建制,再为府军增兵?” 

 “是。” 

 “一府设五大军团。” 

 “每一个军团为一万军,水师按配置计算。” 

 “由镇国府垂掌府军,增设下属的镇戍监,授令监,军谘监,机要监,平衡府军之将的权力,并且隔几年调动其将,避免主将独大的可能。” 

 戏志才恭敬道。 

 有府军,边军的建制便没有存在的必要。 

 粮草,军俸在兵部;军功核算在机要司;将印授权在授令司;调兵更是需要镇戍司的批准,各营之将更是如流官,随时可以被调离。 

 有此建设,根本无需顾忌府军做大。 

 所以,减少边军建制,从而扩府军是上策。 

 籍此减少调度,统一粮草,战马的筹算,对于兵部与镇国府而言是减负。 

 “你们先拟章程。” 

 刘牧沉声道:“待朕操弄完东府军,回洛阳详议!” 

 “诺。” 

 戏志才顿时松了口气。 

 镇国府兵制,可是当初天子与孝烈帝勘定。 

 镇国府,兵部想要重定制度,无不是承受极大的压力。 

 可是为了减少度支,增加军卒的快速反应,不得不谏言新制。 

 贾诩要关注幽州兵事,荀攸去了河内朝歌,沮授要统筹各方粮草,所以整个镇国府和兵部,只能由他前来进言兵制整改。 

 刘牧拷问道:“朕欲要建设东府军,你们以为谁可领军?” 

 “陛下。” 

 郭嘉思忖道:“臣以为黄忠将军最佳,然功勋不足,其他人多为北地人士,莫说是横海指挥舰船,恐怕渡江都是难事!” 

 “阎行如何?” 

 戏志才推荐道:“他与张绣皆有领军之才。” 

 “你们所言,还差些。” 

 “奉先,你代朕拟诏。” 

 “由张绣督掌登封营,暂封宗员为安东将军。” 

 “另外,调龙骧中郎太史慈入东府军,参为第一水师中郎将,纳邓当为第二水师中郎,臧霸为第三军团中郎将。” 

 刘牧想了许久,最终下令拟诏。 

 “诺。” 

 郭嘉瞳孔紧缩,连忙研墨。 

 宗员是老将。 

 早年便是朝中的护乌桓中郎将。 

 追随卢植征伐过黄巾,随刘牧参与过萧关之战,并州之战,还收复了汉中,自己又是朝歌亭侯,有资格统御东府军。 

 同样,宗员没有出彩之处,略显中庸。 

 可如今的东府军并无战事,不就是需要一个中庸之将,来平衡水师与陆地府军的平衡吗? 

 “陛下。” 

 戏志才顺势问道:“可有思量南府军?” 

 “南府军不急。” 

 刘牧抬眸道:“内部平定之后,再设南府军,交州的事情你也清楚,敢裂土称王,以往大汉不计较可以,但朕治下祖宗之土不可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