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烟火 作品

第239章 国之四政,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第2页)

 “巳时开考。” 

 “限时,两个时辰。” 

 常侍在帝陛下,宣告殿试规则。 

 “这是何题?” 

 陈宫坐在座位上,叹了口气。 

 国之四政,问的是六部之四的问题吗? 

 “人政吗?” 

 “还是国之政令?” 

 陈桐摸着下巴,开始引水研墨。 

 一道考题,令考生与所有文武陷入茫然。 

 直至刘牧离开千秋万岁殿许久,才有人落笔开始书写,仅落字两笔,便揉了白纸,放下毛笔重新深思。 

 大业宫殿试之际。 

 冀州魏郡,邺城的大堂之中。 

 袁绍面前放着大汉朝报,堂下坐着审配,郭图,逢纪,许攸四人。 

 “你们看到了。” 

 “这便是刘牧的底气。” 

 袁绍深吸了口气,眼中满是凝重道:“在此之前,某以为此次取仕,多为各州士人,谁能知道公羊学子占了一大半,士间师消息回传,某还嗤笑刘牧自欺欺人,欲要强抬公羊学子对垒,可尔等见到这朝报之论,有什么想法?” 

 “陈桐。” 

 “陈郡,陈县人士。” 

 许攸神情凝重道:“本是流民之家,得陈王封疆为姓,世代作营户,为陈王一脉提供桐油,故而取之陈桐,传闻他的字是中榜贡士之后,其父取公正之士中的公士为字,同音贡士。” 

 “营户之子?” 

 审配头皮发麻道:“仅读书数年吗?” 

 “嗯。” 

 许攸点了点头,沉声道:“公羊初设,此人便受恩求学,之后天子在陈国广设学堂,他便结业为授学之师,直至此次大考取仕,方才一鸣惊人!” 

 “治国安民之道。” 

 逢纪蹙眉道:“会试问策千乘,他这不偏题吗?” 

 “非也。” 

 “此篇鞭策入里。” 

 审配起身肃然道:“陈桐以管子治国开篇论证,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便是天子问策千乘之家,他从山川河泽剖析地势,广布天下农田事,畜牧事,工商事,其中最重要便是两点,一是道途,二是工坊。” 

 “继续。” 

 袁绍神情凝重道。 

 “种田,成不了千乘之家。” 

 “故而,工商才是大汉未来的国政。” 

 “陈桐要以工坊聚乡野之人,使所有人住在城中,更要让所有人参与劳作,不仅仅是务农。” 

 “城池多了,百姓多了,城中所需货物便多了,更有商业的需求。” 

 审配继续说道:“他置百业于天下,更要打通路途,漕运,其实这封策论只有两个要点,第一就是开设工坊,依靠工坊建设城池;第二就是修路,开漕运,加快运输的时间!” 

 郭图蹙眉道:“这与耕田,畜牧有什么关系?” 

 “供给。” 

 审配抬眸道:“工坊开设之后,耕田不足,畜牧不足,便要扩大百姓的耕田以及畜牧行业,贩卖运输需要速度,所以要修路,行漕运;另外工坊产出需要贩卖,一为对内,一为对外,这便是刘牧兴工商的原因,大汉要对外倾销货物,从而掠夺邦国之财,富百姓之家,这便是千乘的含义,更是户部开设大汉银行的原因!” 

 “这……!” 

 郭图双手一摊,冷嘲道:“这与管仲治齐吞衡山国有何异?百姓若不耕田,岂有粮食来养活大汉,岂有国之仓储丰硕,所谓的进士第一,完全是尺泽之鲵,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