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未敢愁 作品

第二百三十八章 云动下邳,治乱之策!(第2页)

 “若是如此的话,我愿做大魏忠臣!”

 “好!”

 蒋干出使徐州多日,终于是看到有立功的苗头了,多日紧绷的神经,也舒缓下来了。

 “我入徐州这些日子来,琅琊太守,东海太守等,都与我有交通,我这便写信与他们,让他们召集大军,共讨凶逆臧艾!”

 “那便有劳蒋公了。”

 再与蒋干商议一二,伊礼便差亲信将蒋干送入城中。

 正当伊礼准备召集将校,商议大事的时候,却是又有士卒前来通禀了。

 “报~”

 “启禀将军,留守使者,还有汉中王太子使者,在营外求见。”

 留守使者也就算了。

 这汉中王太子也派使者过来了?

 “将军,我等已经投奔魏国了,这些人,要不拿下,献与魏王使者?”

 “不!”

 伊礼将手一挥,说道:“见了他们,再说其他事情。”

 货比三家,再来决定。

 尽起大军,这可是关乎身家性命,富贵荣华的大事,不可轻易决定。

 或许...

 他们给的好处,比蒋干给得更实际也说不定。

 反正...

 他只跟胜利的一方,谁赢他帮谁!

 “将他们带进来。”

 “诺!”

 ...

 与此同时。

 远在数百里之外的汝南郡。

 新息城中。

 一股不知道哪门子飞来的邪风,让新息城内外风声鹤唳。

 魏军主力即将来汝南的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池塘,激起了阵阵涟漪,城内人心不宁,流言四起,谣传纷纭,都令城中士族百姓心头忧虑,莫衷一是。

 城头城墙上,守军的眼神愈发紧张,他们无法视线穿透远方的霞光,远处南归的鸟群,叽叽喳喳的,都让他们以为是魏军主力来了,让人心悸。

 守军都有点草木皆兵了。

 街巷间,民众聚集在一起,低声议论,有人言之:“听说魏王曹丕说过,只要投降者可以得免于死罪。”

 另有人忧心忡忡地补充道:“可若是执迷不悟者,要夷灭三族!”

 这番话如同晴天霹雳,将城中百姓的心头狠狠击中。

 在城内的茶楼酒肆,议论更是沸沸扬扬。

 有人争论着:“魏王率数十万大军前来,汉中王太子再是有计谋,也绝对不是对手,我等是该投降,还是继续跟随汉中王太子刘公嗣?”

 另有人纷纷传播各种消息,增加了城中混乱的程度。

 有人传言魏军已经到了城下,有人说曹丕的大军即将到来,有人则传闻城外已经有人逃散。

 城中不安的氛围愈发弥漫。

 城中商铺的主人们也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不安,他们开始谨慎行事,生怕因为一时的决定而惹来祸端。

 连日来,城内出现了许多叛逃者,有些人以家人安危为由,借机逃离,也有些人是听信了流言,不敢留在城内。

 在这种不安和恐惧的氛围下,城内局势逐渐失控。

 有些人开始担心,担心投降会被当作叛徒,担心守城会带来

灭族的威胁。

 也有些人坚决跟随刘禅,并不惧怕魏军主力前来。

 当然,支持刘禅的,毕竟是少数。

 毕竟刘禅的抚民政策,才施行没有几日。

 ...

 新息城府衙大堂。

 议事大堂中的气氛很是沉闷。

 “殿下,此流言四散,城中具是乱民!”

 面对新息城内的混乱局势,刘禅麾下的谋臣武将们愈发感到焦虑和愤怒。

 眼看着城内的不安局面不断蔓延,大家都知道必须迅速采取措施来稳定局势。

 否则新息人心动荡,面对魏国主力大军,这还怎么守城?

 “殿下,筹集粮草之事,进行得不是很顺利,那些豪强士族,尽是敷衍之语,未献上半点粮草。”

 费祎赶忙上前通报筹集粮草的情况。

 “招募士卒,也几乎陷入停滞。”

 新息城毕竟占下未多久,加之刘禅之前纵兵劫掠汝南,即便是有赵云担保,但人心这种东西,失去的时候很简单,你要再拿回来的时候,那就难了。

 张苞眉头紧皱的站在议事大堂中央,目光中闪烁着杀意凛然之色。

 “此等叛逃之人、生乱之徒,应该立即抓捕斩首,以儆效尤!如今城中流言四起,叛逃者更是越来越多,我等必须用严厉的手段来震慑他们,让他们知道背叛的代价。”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仿佛是在宣判那些被抓回来的百姓的生死。

 新息城外有军营,在流言刚一出现的时候,刘禅便动用大军了。

 从新息逃出去的百姓,基本上都被抓起来了,关押在城外军营之中了。

 宗惠叔打量着刘禅的表情,发现自家殿下很是镇静,脸上并没有对张苞所说的话表露出赞同亦或者是反对的意味。

 他思索一番,还是起身对刘禅行了一礼,说道:“张将军所言甚是。但臣下思之,或许可以用更严苛的手段,防止叛逃出现。我等可以将城中的百姓编成里队,如果里队之中出现一个人叛逃或是生乱,那么其他人就要为其连坐,一起斩首,以此来迫使大家相互监督,杜绝叛逃生乱之风。”

 好家伙!

 秦时的连坐制度都拿出来了。

 当场中,不少人表示赞同。

 “非常之时,便要采用非常之法,此法一出,我看谁敢生乱!”

 谋臣武将们你一言我一语,各自提出了狠辣的计策。

 在他们眼中,丝毫没有将百姓当做人来看,仿佛将他们当做牛羊一般。

 对于曹丕或者孙权来说,他们的建议或许会被采用,毕竟在这种危急关头,似乎也没有更多的选择。

 但刘禅不是曹丕,也不是孙权。

 他就是刘公嗣!

 “诸位之法,或可治标,但治不了本。”

 本来汉军在汝南百姓眼中的印象就不好,屡次劫掠,迁徙百姓,很容易让他们联想到多年之前屠城的曹军。

 若是再用严苛之法,刘禅这几日颁布的各项政令,好不容易凝聚的民心,都要全部散去了。

 若他只是在汝南捞一笔就走,大可用此法。

 然而...

 他刘禅,是要掌控汝南的。

 如此断绝后路的作法,他刘禅可不会去做。

 “殿下,难道已经是有计策了。”董允在一边看着刘禅镇定的表情,忍不住出声询问。

 刘禅轻轻一笑,说道:“计策,其实早就有了。”

 此言一出,议事大堂中,所有人的目光,都定格在刘禅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