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仪开始期待,在这个新的时代,这些新政策、新技术,能给百姓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改变 。
夏收的时候,文仪称了一下亩产接近400斤,不由的感叹!有此神技在手,宋国哪里会是金国对手。
那些私田亩产才将近200斤,夏收之后,很多人都开始卖田给了度田司,都希望领到化肥。
贾似道也终于凭借这一手,打开局面。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将私田卖给度田司,江南三行省的农田格局发生了显着变化。
公田面积不断扩大,而这些土地上都用上了神奇的化肥。
贾似道看着这逐渐铺开的局面,心中满是成就感。
贾似道深知,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那些顽固地主分子是不会这么容易放弃反抗的。平静的表面下面一定是波涛汹涌。
文仪作为最早体验化肥好处的一批人,成为了邻里间的“咨询对象”。
每天都有乡邻上门,向他打听化肥的使用细节和感受。文仪总是耐心地解答,分享自己的经验,眼中满是对新事物的认可。
“文先生,这化肥真能让产量翻倍?”一位年轻的农户满脸期待地问道。
文仪笑着点点头,“那可不,我这亲身经历还能有假?以前咱们累死累活,亩产也就那么多,现在有了这化肥,轻松多了不说,收成还翻番。”
除了庐陵县的文仪,其他各县,州府都有这些典型,在这些典型的带动下,农民对于政府的这些善举还是非常信任的。毕竟眼见为实,都是农民,对于稻穗的好坏还是看得清楚。
随着农民对政府信任的不断加深,各地推行新政的阻力看似在减小,可暗地里,一些顽固地主却在紧锣密鼓地谋划着。
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利益受损,更不愿看到新朝的政策在这片土地上顺利扎根。
一天夜里,几个身形鬼魅的人聚在一处隐秘的宅院里,屋内烛光摇曳,气氛压抑而紧张。
为首的是一位家财万贯的大地主,他眉头紧锁,手中的折扇不停地敲打着手心,发出沉闷的声响。
“这新朝的政策,简直是要断我们的财路!那些个化肥,让公田的产量节节攀升,百姓们都被蛊惑,纷纷卖地,长此以往,我们这些靠土地吃饭的,还怎么活?”他咬牙切齿地说道。
众人纷纷附和,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应对之策。有人提议煽动百姓闹事,有人则主张联合起来向朝廷施压,要求废除土地买卖和化肥推广的政策。
一番激烈的讨论后,他们决定先从制造舆论开始,四处散布谣言,说化肥对土地有害,用了化肥种出来的粮食吃了会生病,以此来扰乱民心。
这些谣言很快就像一阵风,在民间传开了。原本对新政充满期待的百姓们,心里又开始犯起了嘀咕。
文仪听到这些谣言时,正准备给前来咨询的乡邻讲解化肥的使用注意事项。
文仪皱起眉头,脸上满是愤怒,“这分明是有人在故意捣乱!大家别听这些谣言,我自己种了这么久,用了化肥的庄稼长得好好的,粮食也吃得安心。”
为了平息这场风波,贾似道紧急召集了各县的官员,商讨对策。
贾似道神色凝重地说道:“这些顽固势力开始反扑了,我们必须尽快行动,不能让他们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