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昀望着那被轰塌的城门,心中满是悲戚与焦虑,深知局势已到了千钧一发之际。
赵昀强压下内心的慌乱,转身对身旁同样面色凝重的郑清之道:“丞相,随朕回城,召集众臣商议对策。”
回到行营,赵昀高坐主位,目光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大臣们,声音虽带着几分疲惫,却仍努力维持着威严。
赵昀说道:“如今城门已破,金兵随时可能攻入,诸位可有退敌良策?”
一位身形富态的大臣神色慌张,率先站出来,声音颤抖着说:“陛下,金国有此神器相助,攻城如探囊取物,我们根本无力抵抗,这是天不佑我大宋。”
其他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说话了。实在是今天太震撼了,这种火器出现已经颠覆了他们的认知了。
这个礼部右侍郎接着说道:“依臣之见,还是想办法和谈吧,不然满城百姓都要遭殃啊!只要能保大宋子民平安,哪怕割地赔款,也在所不惜!”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有几位大臣不住点头,脸上满是惊恐与无奈,显然赞同和谈。
一位清瘦的老臣气得胡须乱颤,指着主张和谈的大臣骂道:“怯懦之辈!和谈不过是苟延残喘,只会让金兵更加嚣张。
我大宋数百年基业,怎能因你们这些胆小鬼毁于一旦?”
赵昀神色凝重,心中也在权衡利弊,正犹豫间,又有士兵匆匆来报:“陛下,金兵已开始集结,似有攻城之势!”
赵昀听闻金兵集结攻城,脸色愈发阴沉,赵昀深吸一口气,内心经过一番激烈的挣扎,终于做出决定。
如果有可能,赵昀还是不想步入徽钦二帝的后路,可是局势如此,无奈何也。
赵昀看向朝堂下吵得不可开交的众人,抬手示意安静,随后目光落在郑清之身上,缓缓开口:“众卿莫要再争。如今局势危急,和谈虽非上策,但或许能为我们争取些许时间。丞相,朕命你为使者,前往金营,与完颜康周旋。”
郑清之心中一凛,他深知此去金营凶多吉少,但见赵昀眼中满是期许。
郑清之还是抱拳领命:“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为我大宋谋取一线生机。”
赵昀宣布散朝,单独留下郑清之。
待众人退去,行营内一片寂静,唯有烛火摇曳,映照着赵昀憔悴的面容。
赵昀缓缓起身,走到郑清之面前,神色凝重,眼中满是无奈与悲凉。
“丞相,”赵昀的声音低沉而沙哑,“此次派你前往金营,朕实是万不得已。你此去,肩负着大宋的生死存亡,朕有一事,务必叮嘱于你。”
郑清之单膝跪地,恭声道:“陛下但说无妨,臣定当铭记于心。”
赵昀长叹一声,缓缓说道:“若有可能,朕实在不愿步徽钦二帝的后尘。如今这局势,想必丞相也清楚,我们已无太多胜算。
所以,若完颜康提出条件,只要金国愿意给我大宋保留一、二个州,让朕能延续祖宗香火,当个小朝廷,朕……愿意投降金国。”
郑清之心中一震,抬头望向赵昀,眼中满是震惊与不甘:“陛下!我大宋数百年江山,怎可如此轻易……”
赵昀抬手打断他,眼中泪光闪烁:“丞相,朕又何尝愿意?可如今金兵压境,城门已破,若不如此,满城百姓将生灵涂炭,朕又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