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年华的骚年 作品

第442章 宋国的结局 二元里登路 下(第2页)

 赵昀深知,这一战,不仅关乎广州城的存亡,更关乎大宋的国运。

 而赵昀,作为一国之君,只能寄希望于这些部署能扭转乾坤,保住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 。

 夜已深沉,行营内静谧得有些压抑,唯有赵昀所在的寝殿还透着昏黄的灯光。

 赵昀独自坐在案前,望着堆积如山的军情奏折,眼神空洞而又疲惫,手中的朱笔几次提起,却又无力落下。

 就在这时,寝殿的门被轻轻推开,一袭素雅宫装的谢道清玉步轻移,缓缓走了进来。

 谢道清的脸上虽带着几分憔悴,可目光中却满是关切与温柔。

 “陛下,”谢道清轻声唤道,声音如同春日里的微风,轻柔地打破了屋内的寂静,“您已操劳许久,该歇歇了。”

 赵昀缓缓抬起头,看到谢道清,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无奈,有疲惫,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愧疚:“卿家,这江山社稷如今危在旦夕,朕如何能歇?”

 谢道清走到赵昀身边,伸出手,轻轻整理着他略显凌乱的发髻,柔声道:“陛下,臣妾虽为女流之辈,却也明白此时陛下肩上的重担。

 但是,陛下您是大宋的主心骨,若陛下累垮了,这满朝文武、万千百姓又该依靠何人?”

 赵昀苦笑着叹了口气:“朕自登基以来,兢兢业业,一心想要重振大宋,可如今却落得这般田地。金军围城,广州城岌岌可危,朕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谢道清微微摇头,眼中满是坚定:“陛下切莫如此自责。当年太祖皇帝披荆斩棘,创下大宋基业,历经风雨,不也数次化险为夷?如今虽有金军来犯,但是我大宋根基深厚,民心未失。

 陛下您看今日议事厅中,诸位将领、大臣皆一心为国,愿为陛下赴汤蹈火。有如此忠臣良将,何愁不能退敌?”

 赵昀听着谢道清的话,心中微微一动,可旋即又黯淡下来:“话虽如此,可如今局势严峻,即便有忠臣良将,又谈何容易?”

 “陛下,”谢道清握住赵昀的手,手心的温度仿佛传递着力量,“臣妾听说,当年高祖刘邦在与项羽的争霸中,亦是屡战屡败,可他从未放弃,最终赢得天下。

 陛下只需坚定信念,鼓舞士气,定能带领大宋度过此次难关。”

 赵昀望着谢道清,眼中渐渐有了一丝光亮。他握紧谢道清的手,重重地点了点头:“卿家,多亏有你。朕定不会辜负这天下百姓,定要守住这大宋江山!”

 谢道清微微一笑,眼中泪光闪烁:“陛下能如此想,臣妾便放心了。

 如今臣妾也愿为陛下分忧,明日臣妾便带领后宫嫔妃,亲自为守城将士们缝制衣甲、准备干粮,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

 赵昀感动不已,将谢道清轻轻拥入怀中:“卿深明大义,朕有卿家,实乃我大宋之幸也!”

 在这寂静的夜晚,谢道清的安慰与鼓励,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照亮了赵昀那颗被阴霾笼罩的心。

 两人相拥而坐,共同期许着黎明的到来,期许着大宋能在这场生死存亡的较量中,迎来胜利的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