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官家不敢在温州待了带着大臣们继续南下前往广州。
各地将士听闻赵官家南狩广州的消息,反应不一,军中气氛凝重又复杂。
远在福建路的一支宋军精锐部队,得知消息后军营里一片哗然。
年轻的将领张峰一拳砸在营帐的桌子上,怒声吼道:“陛下这一去,岂不是让我等将士寒心?我们在前线拼死抵抗,他却只顾着南逃,这让我们的血白流了吗?”
身旁的副将李勇虽也满脸愤懑,但还是劝道:“张将军,莫要冲动。陛下此举或许也是无奈,如今局势危急,我们还得坚守职责,保卫福建路。”
张峰却不以为然,来回踱步,咬牙切齿道:“若陛下都没了坚守的决心,我们又为何而战?”
而在江南西路的军营中,老将陈刚召集众将士,面色凝重地说:“陛下南狩广州,局势愈发艰难。但我等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不管陛下身在何处,守护大宋疆土都是我们的使命。”
底下的士兵们虽神色黯然,但仍齐声应和,可那声音里却透着几分迷茫与疲惫。
有士兵小声嘀咕:“陛下都跑那么远了,咱们还能守得住吗?”
在广南西路的边陲军营,士兵们得知消息后,士气低落。
有的士兵甚至开始收拾行囊,准备逃离。军官们见状,连忙出面制止,可效果甚微。
一位年轻的士兵哭诉道:“陛下都不要我们了,我们还留在这里等死吗?”
军官们无言以对,心中也是一片悲凉。
各地将士原本还抱着一丝希望,期待赵官家能坐镇指挥,鼓舞士气。
如今他南逃广州,就像抽走了支撑他们的精神支柱,让他们对这场战争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军心开始动摇。
与此同时,礼部右侍郎李明一路舟车劳顿,抵达建康。
李明踏入金国的营帐,只见士兵长枪如林,气氛森严。杨康高坐主位,神色冷峻,周身散发着上位者的威严。
李明强压内心的忐忑,深吸一口气,稳步上前,双膝跪地,恭恭敬敬地呈上国书。
李明的声音微微发颤,但竭力保持镇定:“大金陛下,外臣乃大宋礼部右侍郎李明,今奉大宋陛下之命,特来向陛下呈递国书,望陛下圣览。”
杨康康身旁的侍从上前接过国书,呈至杨康面前。
杨康不紧不慢地展开,目光在字里行间扫过,脸上的神情愈发高深莫测。
李明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心跳声在寂静的营帐内格外清晰。
片刻后,杨康将国书随意地放在一旁,抬眼看向李明,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们大宋,如今大半江山已入我大金囊中,这时候送来国书,所求何事,直说吧。”
李明连忙叩首,道:“陛下明鉴,大宋如今虽局势艰难,但我大宋陛下心系天下百姓,不愿生灵再遭涂炭。
听闻陛下心怀天下,仁慈宽厚,特遣外臣前来,盼能与大金化干戈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