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达 作品

第40章 退学回到宋家村

 转眼间,半个多月过去了。农历八月,正是秋雨连绵的季节。郓城是平原地区,土壤粘腻,一下雨,泥泞满地,而连天的阴雨又搞得人感到潮湿阴冷腰酸背痛的。太公已经几天没有出门了,除了看看书,写写字,就是站在门口揉着酸痛的老腰,望着睡着了一般的老天,算着日子。这天,他跟过来向他报账的管家说:“大海走了快二十天了吧?不知道这回怎么样啊?你问过小郑没有?”

 管家回道:“太公啊,您只管放心,咱宋家的孩子啊,不会差。这孩子呢,就是从小跟着她姥娘长大,人家当老娘的,除了疼惜孩子娇惯孩子,能使劲管吗?人家还怕管出毛病管出事儿来呢。所以呀,孩子就惯出来点小脾气。不过,这孩子聪明啊,说话做事,您看多周到啊!心眼儿多,人家说那叫有头脑,有头脑有眼光的人,将来才会有大出息,才有大前途。”

 太公听着管家这话,心里舒服啊,就说:“我也明白呀。只是从打到县城上学之后,特别是上个月出的这些事儿,让我对这孩子有点不放心,不知道这一回怎么样?”

 管家说,“您听听他走的时候跟您说的那话,多有气派,多让人起劲呀,您就放心吧。”

 两个人围绕大海聊这样的话题,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又过了三天,天气放晴了,地上不再那么泥泞粘腻,太公就叫来郑长工,问:“你上次送大海,回来你说他在路上楞高兴,给你说了楞多让你都觉得稀奇的话?到了学校,他进去的时候也很是高兴、很带劲儿,是吧?”

 郑长工回道:“啊是,是啊,老爷。”

 太公又说,“这不眨眼二十多天了,上回临走的时候说得挺好,只是不知他是不是真的说做一致啊?这样吧,天晴了,你骑着骡子,到县学去打听一下,一定悄悄的,别让他知道啊。我总是放心不下,打听一下心里好有数。”

 郑长工答应着,就去找小五要骡子。等小五收拾好,他牵着骡子出了大门,刚刚翻身骑上,却听到管家在后面喊,“小郑啊,别去了别去了!”

 郑长工为难了:太公让他去县城,管家却不让去,这该怎么办呀?他就回头说:“老爷让我抓紧去县学呀。”

 管家说“不用去了,你到太公的屋里看看就知道了。快去吧,老爷等着你呢。”

 郑长工又把骡子交回给小五,就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太公屋里来,一到门口,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再仔细一看,果然是大海,正低着头站在太公的面前;太公的下手坐着一个文文静静的先生,在门里边一点儿坐着一个穿着虽然也整齐,但明显是下人的小伙子。原来郑长工到小五那里牵骡子的空当,县学里的一个督学,带着大海来到了太公的屋里。他们是坐着学校的通勤马车来的。

 郑长工什么都不敢问,只好退回三步,站在门口,贴在门框上站着。只听那督学说,“太公啊,我们学长说,他本人不想这样做,可是也万般无奈。你这孙子,宋大海所作所为实在太过分,严重违反学校的纪律和规定,有些事情已经触犯到了国家的法律,若不是学校出面担保,若不是学长找了县令亲自说话,你这孙子已经蹲在大狱里了。你看,这是学校的文书。”

 说着话,那督学就把一份公文,递到了太公的手上。太公一看,原来是一张“劝退书”。意思就是劝宋大海退学。

 太公很清楚,这是县令和学长给他的面子啊。放在别的孩子,就不是劝退,而是直接开除学籍,然后交给法律处理啦。太公一边看着那劝退书,两手不停的抖索,嘴唇也在哆嗦着,只用余光瞥了大海两眼,就很是诚恳热切的看着那督学说,“督学大人呀,还有没有余地呀?若有,您说怎么办?需要花钱咱就花钱嘛。您跟我也是老兄弟了,我求您帮过不少的忙,我老宋永生永世不会忘记,您就再帮一回?”

 那督学道:“太公啊,不是我不帮,也不是我不想帮,是真帮不了这个忙了。您再看一下这份通报吧,这上面说的很清楚,你看了就有数了。这样吧,孩子给你送回来了啊,他的行李和他的一应用品都卸在院子里,你的管家已经收起来了。我们告辞,再到县里时别忘了来县学喝茶。”

 太公急忙边打手势边说道:“急啥嘛!这么大远的,吃了饭再走哇。”

 可人家连连摆手,已经到了院子里。太公一看,人家既不帮忙,连饭也不吃了,他知道是已经确实无可挽回,只好起来,把人送到大门外,又站在那里,一直望着人家走远了,这才回到屋里来。

 太公返回到屋里,大海依然低头站在门口里面一点,可太公都没正眼看他一下,就直接坐在太师椅上,想先看看督学给他留下的那份通报,再决定如何惩处大海。可往桌上一看,只有那张劝退书,通报公文却无影无踪了。太公刚才接过通报,只扫了一眼,看到那标题是“关于宋大海严重违纪的通报”,内容还没来得及看呢,督学起身要走,他就把那通报放在桌上出去送客了。就这一会儿的功夫,为何就不见踪影了呢?他就看地上,地上也没有;难道是落在地上又被风吹到床底下了?他便让郑长工趴到地上,看看床底下有没有几张纸?郑长工趴下去看了看,说:“老爷,没有,什么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