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墨家,活了

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

 这句话,让孟巧儿脑中有一道灵光闪过,仿佛意识到了什么。

 这种一闪而过的灵感,让孟巧儿很急迫的想要抓住它,却发现它好像天边的彩虹,看得见,却摸不到,让孟巧儿心中失落又烦躁。

 一旁的李信闻言,不由诧异地挑了挑眉。

 若是以这句话为中心展开,甚至都能成立一个新的学说了。

 这真的是九公子能说出来的话?

 或者说,他背后有一个神秘的老师?

 不过转念一想,这些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

 对他而言,这不过是一句非常有道理的话。

 可却如一记重锤,猛地砸在了孟巧儿的心上。

 只听她喃喃自语:“论迹不论心,论迹不论心...”

 嬴启有些无奈。

 这年代的人执着的吓人,君不见有那么多人因为信念破碎直接把自己搞死的。

 这丫头看起来也不是很聪明的样子,说不定再让她沉浸其中,一会儿直接一头攒死在桌角上。

 溅他一身血就不好了。

 “所以,你想明白墨家的出路了吗?”

 嬴启的声音宛如古寺钟声,将孟巧儿唤回了现实。

 “出...出路?”

 她的眼神,充满了茫然。

 “呵。”

 “既然是论迹不论心,那墨家又为何执着那虚无缥缈的思想,为天下人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岂不是就是墨家的出路?”

 一句话,让孟巧儿整个人怔在原地。

 脑中不断回荡着嬴启说的话。

 为了天下人做事!

 不要执着于思想。

 弱化思想的影响,加强实际意义的影响。

 孟巧儿不笨。

 恰恰相反,孟巧儿是个很聪慧的女子。

 否则她也不能以十六岁的年纪便成为了墨家这一代掌握实权的人。

 正因为她极其聪慧,也更容易钻牛角尖。

 诸子百家,除了兵家之外,每一家学说都致力于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其他人。

 可这一点本身就不现实。

 人本身就不是由单一的思想所操控的。

 人是复杂的生物,若让人只有一种思想,这人基本上也就废了。

 孔子就算对其他的学说不满意,但也不否认儒家本身也是有缺陷的。

 比如法家依法治国的说法。

 孔子会认为单纯地依靠制度只能够是“民免而无耻”。

 也就是说,培养出一大批时刻都在惦记着的贼,时刻都在想着犯罪却不敢犯罪的人。

 但有禁止就会有犯禁,而且越是禁止就越有人想去触碰。

 像是肉包子打狗一样,说是教唆犯罪也不为过,因此,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派坚决反对法家的理论,认为那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根本不适合用来治理国家。

 而儒家也有自己弊端。

 比如说孔子的学生宰予,就反对三年之丧,孔子知道之后非常生气。

 特地去找宰予,一脸痛惜:“父母去世不到三年,你就吃细粮穿丝绸心里会好过吗?”

 他想要用这个问题唤起宰予的良知。

 可宰予一脸坦然地说:“好过啊!”

 结果呢,孔子有办法处理这样的事吗?

 事实上,孔子毫无办法,只能够气呼呼地说:“既然如此,那你就这样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