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页)

 “你胡说什么呀,你忘了?我们可是亲姐弟。”凤药拍拍胸口放着路引的地方。“春生与春和,对吗?” 

 说罢,又指着自己脑袋,“别小瞧我,这里,有的是主意和计谋。” 

 小姐抱着凤药,将头放她肩上轻声说,“我知道。” 

 这时,凤药看到那个咬传令官的大爷和他儿子相携走出城门。 

 大爷因适才摔了一跤,走路一瘸一拐。 

 小伙的脸被鞭子抽出一道血口,还在淌血,他满不在乎擦把脸,扶着大爷向着这边走来。 

 等他们走近凤药过去搭讪,“两位也是去青石镇的吧,咱们结伴儿一起走吧。” 

 二人对视一眼,老大爷没开口,一泡眼泪先涌出眼眶。 

 两人青石镇上有亲戚,来信说青石镇的日子还算平静,若是京里混不下去,可去投奔。 

 他们一直没去,是因为京城里开好几家饼铺,生意很好,也攒了些银钱。 

 流民大量入城时,很多外来乞丐成帮结派,一起来要饭,不给就不走。 

 后来发展为不给就抢,不光抢店面,还抢顾客,搞得普通顾客看到有乞丐就不敢上门。 

 再后来,世道越发艰难,关了好几家店,只余最后一家。 

 一家子商量好余下的面粉卖完就去投奔亲戚,京里说什么也不能呆下去了。 

 小姐同情地点点头,凤药却敏锐地捕捉到说不通的问题。 

 “大爷,京里早就开始驱赶流民了,后头连城门都不叫进,乞丐都清理到永兴门外,您怎么还关了好几家店呢?” 

 小伙子目光一闪,带着些佩服看看凤药,“这位小哥家中是不做生意的吧,也察觉出不对?” 

 老汉无奈地摇摇头,小伙子扶着他爹,愤愤地说,“苛政猛于虎。” 

 小店利薄,被抢走几个饼并几个大钱影响没多大,只是官府越来越重的税负叫人承受不了。 

 开始赔钱,自然不愿再做下去。 

 家里老太太看不得官家三天两头上门找茬,奈何斗不过。 

 等不及带着小伙的弟妹先走一步。 

 老大爷计划带着大儿子处理完生意和店铺便去青石镇与娘仨汇合。 

 过不几日,亲戚送信来说老太太和两个孩子没过去。 

 他两人顾不得生意出来寻亲。 

 向周围走过野人沟的邻居打听,都说原来白天里结伴走没问题,匪徒只在夜里出没。 

 后来,大白天就有剪径的土匪。 

 官府几次剿匪无功而返,御林军还在集合,信儿就先递过去了,待官兵过去,只有一个空村。 

 普通百姓不好过,两种行商却过得去。 

 一种有钱,请镖局护镖。 

 一种上缴官府买路钱。交过钱就发个腰牌,遇劫匪亮腰牌。 

 官匪勾结狂征暴敛至此。只苦了普通百姓,没钱上缴,只能拿命来搏。 

 凤药自打从自已村子来到常府当差就没再出过皇城。 

 只晓得自己的村子在皇城北部,她是从城北平和门进的城。 

 “那咱们若绕道呢?就算多费些脚力也无妨,只要平安过了野人沟就行。” 

 大爷摇头,“原本从北平和门出城绕个大圈也能到。现今平和门都封了。” 

 “东西小门更不用想,只给皇商过。” 

 且野人沟西边靠着大山,山前一片树林子,里面是乱坟岗。 

 大白天的暗无天日,需点火把前行。 

 东边就是恶人聚集的村落。只有这一条小路直通青石镇。 

 凤药听了大爷的话,忧心地看了看摇摇欲坠的小姐,心中有了计较。 

 这办法冒险,却能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