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卖粮(6)(第2页)

 袁文杰惊喜的道:“你竟然有这么多水果,这可是稀罕物,多少钱一斤?”

 苏谨茹想,一般老百姓有钱只会买点粮食填饱肚子,能够买水果的人,肯定是不会饿肚子,是有钱人,有钱人的钱,为何不赚。

 苏谨茹道:“所有水果,八块钱一斤。”

 苏谨茹想,对方可能会还价,她的心理价位是五块钱一斤,零售价六块到八块差不多。

 果然,对方还价到了五块钱一斤。

 苏谨茹对这个价已经很满意了,仅仅一车四吨的水果,就卖了四万多块钱。

 加上之前的五十五多万,她手里已经有近六十万块钱的巨款。

 可惜啊!手里有钱,她也没什么能买的。

 吃的她自己有,穿的也不能穿得太奢华。

 房子也不敢买,买了以后就是祸。

 她现在买了一辆自行车,在大奔村已经算是最奢侈的了。

 毕竟,一般人家一年的收入就是一辆自行车的钱。

 慢慢的存着吧!反正钱总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不能花,以后有多少都能花出去。

 随后就是固定的每二十天有二十五吨土豆供应给袁文杰。

 两个月六十天,就有七十五吨土豆收成,也就是每两个月,苏谨茹就可以有七万五千块钱的收入。

 一年就是四十五万块钱。

 又是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这一年年初,国家宣布解散集体食堂。

 解散了集体食堂,年底分粮食,粮食的多少根据工分的多少来分。

 这就意味着,不去上工,就分不到粮食,没有粮食吃,但凡经历过饥荒的人,对饿肚子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这种心理阴影,比对死亡或者鬼魅都令人感觉恐怖,所以集体食堂解散以后,参加劳动的人多了,积极性也提高了。

 这也是解散集体食堂的好处。

 随着集体食堂的解散,托儿所也解散了。

 杜梅只能背着九个月的闺女去上工。

 之前没有解散集体食堂的时候,杜梅每天在家里带孩子,反正不干活除了没有钱花,又饿不到肚子,食堂开饭的时候去吃就行了。

 更何况孩子小,村里的托儿所,要一岁半以上的孩子才收。

 杜梅本来打算把孩子带到能够去上托儿班的年纪,她再去上工挣工分。

 但是现在不行了。

 杜梅因为大半年都没有上工,家里只有祁正阳一个人挣工分,宣布解散集体食堂的时候,队里根据工分兑粮食或者钱,他们家所有的工分都兑成了粮食。

 就那点粮食,都不够吃。

 钱却是一分都没有。

 所以杜梅不得不背着孩子去上工。

 祁正阳一心盼望着这一胎是一个儿子,但是杜梅生了一个女儿。

 所以祁正阳很失望,对这个女儿很是嫌弃,平日里也很少管这个孩子,更别说背着孩子上工了。

 杜梅背着孩子上了一天工,下工累得骨头快要散架了,还得拖着疲惫的身体做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