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家常见与不常见的,甚至还有十几只鸡鸭鹅,委委屈屈挤在一起,时不时发出嘎嘎和咯咯的声音。
让人看得想要发笑,但又无人能笑出声。
有感性之人,此时已经悄然抹起眼泪。
“我记得……是庆宁公主的低价棉救了漠北的百姓!”
“也是驸马的计策,保住了漠北疆土!夺回漠北城池。”
“漠北的百姓一直记挂着他们……”
“不止是漠北,庆宁公主这些年一直在将自己的嫁妆银子捐到边疆!我父亲参过兵,他吃的米中,说不定也有庆宁公主捐赠的。”
“我兄长也在军中,他在漠北,他穿的棉衣便是庆宁公主捐赠……”
“我家也是……”
“还有我家男人……”
一个个声音陆续响起。
“怪不得,方才庆宁公主的嫁妆这样少,只有六十多笼,连一个郡主也比不过,原来是将银子都捐了!”
“公主大德!老朽,为公主添妆!”一个颤颤巍巍的老人,走上前,将一枚铜板放在竹篮中。
很快,又一个小贩,将自己做的最好的竹编物也放入其中,一根簪子,一条手帕……
陆陆续续,一个竹篮被装满,很快,有卖竹篮的小贩将几个空竹篮拿来。
添妆万民伞,闻所未闻!
百姓添妆!
更是见所未见!
虞嬷嬷激动的双眼发红,但此时特殊,她也只能对着周围的百姓们深深行礼。
再抬起头,面上已然满是傲然神色。
她开口,问一位怀王府之人,“敢问,云嘉郡主的嫁妆可抬完了?”
“抬……抬完了。”被问之人下意识回道。
虞嬷嬷笑了笑:“那便请诸位,让道!”
鼓乐重奏。
庆宁公主的嫁妆队伍后,跟着十辆奇怪的马车,还有十几个被装的满满的竹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