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乐成溪 作品

第354章 涡扇十(第2页)

 ……

 在这次私下聚会过后,于厂长当即就跟着厂里的研发团队去了锦飞,和那边一起商量大家如何合作。

 唐厂长在了解情况后,觉得用大会战的模式来搞歼十六项目也不错,起码对锦飞公司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于是他当即表示:

 “老于,你的这个提议不错。

 其实不光南飞厂在利用锦官城这边搞设计,西飞厂的新轰七也在我们这边设计。

 我给西飞厂的老陈打个电话,咱们厂家一起合计合计,看怎么个合作法。”

 随后唐厂长当着于厂长的面,给西飞那边打了个电话,把由锦飞厂牵头,共同搞飞控和数据总线的事说了一遍。

 在唐厂长说完这些后,于厂长询问道:

 “老陈,轰七的发动机你们现在打不打算换成涡扇十五?”

 陈志远回道:“我们这边暂时不打算换,涡扇十五的油耗和斯贝比,还是太高了。

 如果更换这款发动机,轰七的航程要缩减一大截。

 不过上级如果要求快速突击的话,换装涡扇十五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听到对方这么说,于厂长提议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如我们三家找部里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搞一款更合适的替换发动机出来。”

 陈志远听了这个建议后,觉得不错的同时,又觉得有点不容易实现。

 “可倒是可以一起去一下,不过我听说最近涡扇六的研发有了不小的进展,现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部里面恐怕不一定会同意再搞一款新发动机。”

 宋总工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是吃惊地问道:

 “什么?涡扇6项目现在有了不小的进展?”

 宋总工之所以会反应这么大,完全是因为当初611所研发歼九的时候,就是因为这款发动机迟迟不能定型,项目一直卡在设计环节。

 最后一直拖到歼九下马,也没有得到这款发动机定型的消息。

 作为当初这款发动机预定的直接用户,宋总工之前对发动机的技术指标是相当关心的。

 正因为他很清楚,所以在下意识的反问后,又自问自答地说道:

 “之前我得到的消息,ws6g的涵道比0.633,比斯贝mk202的0.62都还大一点点,高空性能肯定和斯贝一样不行。

 除此之外,油耗数据也比斯贝要高。

 再加上1370mm的直径,完全不能拿来直接替换斯贝发动机。”

 在宋总工自问自答完后,于厂长说道:

 “老陈,宋总工可比你清楚涡扇6项目的底细,这款发动机完全和我们当前的项目不搭。

 要不他们对发动机进行改型,要不我们就要大改飞机设计!

 依我看,我们厂家找部里面要求专门设计一款替代发动机还是有希望的。”

 陈志远并没有认可于耀辉的说法。

 “恐怕还是有点难办,现在经费紧张,要想立项新机型实在是太难了。”

 于耀辉哈哈一笑道:“老陈,你们西飞厂到这边搞研发了这么久,难道还没有人给你说这边有个大财主吗?

 部里面没钱开发,卓越动力可是有钱的啊!

 前段时间我和他们老板张红旗谈了,对方说部里面同意了,就可以搞替代机型的研发。”

 听到有人愿意投资研发新发动机,陈志远这边当即就说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们说的这几样,我们西飞厂全都参与了。

 飞控和数据总线方面的事,咱们就按照以往搞大会战的模式来。

 至于发动机立项的事,我看还是由锦飞来牵头……”

 ……

 在锦飞、南飞、西飞三方达成协议后,很快在三个航空制造大厂的推动下,三机部这边很快就同意建立新军标的事。

 至于研发新替代发动机的申请,三机部看到不需要自己这边投入经费,非常痛快的就批准立项了。

 当唐厂长把这个“好消息”通知张红旗的时候,张红旗着实觉得事情进展的有点快。

 “什么,这就立项了,还给了涡扇十的代号?”

 唐厂长看到张红旗如此吃惊,笑着补充道:

 “不光如此,只要你研发的发动机达到部里面要求的指标,涡扇十就可以作为斯贝鬼怪、歼十六、轰七三个机型的升级选项。”

 张红旗一听,就知道事情不是这么容易的。于是他询问道:

 “部里面提出来的要求到底是什么样的?”

 谁知道唐厂长说出来的数据,直接让张红旗有了放弃治疗的感觉。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唐厂长,我知道部里面给出来的这个数据,实际上是参照美国那边的发动机数据来的。

 要是真按照这个数据来立项,我这边是肯定不干的!”

 唐厂长没有想到,自己这边好不容易帮着争取过来的机会,张红旗竟然想都不想就要放弃。于是他追问道:

 “红旗,怎么这个指标有点太高了?设计起来有问题?”

 张红旗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后说道:

 “这不是指标高不高的问题,而是制造发动机的材料的问题!

 在设计上面如果有问题,我这边还能够想点办法尽量克服一下。

 但是材料问题是发动机的核心问题,没有好的材料,再怎么进行设计,发动机的上限就卡在那儿。

 确实我这边能够通过之前胡克博士介绍的渠道,小批量搞到一些新材料。

 但是如果要基于这些材料进行大量生产,就有点难办了!

 到时候如果不能够大批量进行生产,我这边完全没法收回成本啊!”

 张红旗这个时候,虽然已经计划要承接这个项目了,但是他可不会顶着困难硬上。

 他现在说的都是实情,在材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就算研发出来和美国f100、f110同级别的发动机,也要降低功率进行使用。

 在降功率的条件下,三机部给出来的那些条件肯定是达不到的。

 所以与其到时候研发出来发动机,一直不能进行量产,还不如现在就先要求降项目指标,使得发动机可以提前量产,提前回收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