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乐成溪 作品

第328章 变稳技术与试飞院(第2页)

 “接下来是系统集成和测试环节,”宋总工重新接过话题,“在上天进行测试之前,我们必须先把地面测试环节给弄好,这是飞行测试成功的前置条件!

 我要求测试组的同志们,现在就开始研究完善测试方案,在研究的时候,要时刻注意,我们现在搞的是数字电传系统,不要单纯靠着过去的经验吃老本!

 如果有必要,我觉得可以找就近找锦官城电讯工程学院的同志咨询一下,他们最近在数字电路研发方面的投入挺大的。”

 随着讨论的进行,一个又一个子项目被陆续确定好初步方案后,唐厂长问道:

 “大家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在问出这个问题后,下面议论声不断,就是好一会儿都没有人站出来补充。

 就在唐厂长打算结束今天大会的时候,终于有人站起来说道:

 “前段时间我去试飞院那边的时候,我听说试飞院那边在歼教六的机体上研究变稳机,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和试飞院那边联系,让他们直接把变稳技术整合到咱们的歼十六act项目当中。”

 在有人提出将变稳技术整合进歼十六act项目后,整个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凝重。众人陷入短暂的沉默,显然有不少人心存疑虑。

 “这个建议风险太大了点,”涂总工首先表态,“变稳技术目前还处在初期实验阶段,本身风险就不小。

 而且和歼教六这种训练机相比,歼十六的成本要高得多。

 我们如果贸然把试飞院那边拉过来,变稳技术成功了倒还好,万一失败,损失就太大了。

 我觉得完全没必要一下子上这么多新技术,先把act技术给落实下来,就算是我们取得成功了。”

 他的话让在座的几个人陷入了沉思。的确,歼十六相对歼教六而言,成本明显高得不是一点,如果在歼十六

act验证机上再增加未成熟的变稳技术,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然而这个时候,宋总工却坚定地认可这个想法,他用坚定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个人。

 “风险当然存在,但这也是机遇。

 我们锦飞未来必须要面对更高的技术挑战,对静不稳定战斗机的研究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他顿了顿,声音更显铿锵有力:

 “如果我们现在不考虑整合变稳技术,今后再想把这项技术整合进技术验证机,就有可能增加完全可以避免的成本。

 再说变稳定设备加上去,在不开启的情况下,也就只是一个普通的外部设备而已。

 所以我是坚决支持和试飞院那边联系,最好能从他们那边,把相关人员借调过来,配合我们完成相关设计。”

 当宋总工提出借调试飞院相关人员时,会议室里再次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跨部门合作意味着复杂的行政协调,而这通常比技术上的问题更让人头疼。

 “试飞院会愿意配合我们吗?”台下有人高问道,从他的问题中明显看得出他对这个方案不太看好。

 “我会亲自与三机部沟通,”唐厂长终于发话,他的声音低沉但坚定。

 “如果这项技术能为我们验证新技术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我相信他们会愿意支持。”

 他的话让大家稍稍安心,但仍然有几个人面带迟疑。

 毕竟跨部门协调从上面安排下来容易,下面打申请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在各部门利益可能产生冲突的时候。

 在经过持续了将近四个小时的会议后,每个人的意见和担忧都得到了充分的讨论。

 最终,唐厂长一锤定音:“整合试飞院的研究成果对于提升项目整体技术水平非常有必要。虽然难点不少,但我就是厚着脸皮,也会让上级部门同意我们的请求。”

 次日清晨,唐厂长带着整理好的文件,踏上了飞往北都的航班,等他来到三机部办公楼时,时间已经快下班了。

 还好提前打过电话预约,要不然恐怕今天就排不上大领导的时间了。

 在预约的时间点,唐厂长进到了大领导的办公室,先是礼貌问好后,他把手中的文件放在办公桌上,然后说道:

 “这是我们锦飞公司关于歼十六主动控制技术(act)项目的申请报告。希望您能批准立项。”

 大领导低头翻阅了方案,目光在一行行技术数据和预算分析上停留,眉头微微皱起,显然对眼前的报告感到不满。

 他看着唐厂长,声音低沉却不失威严:

 “现在国家正在推行军转民,部里面能够投入的经费本来就不多。

 而你们锦飞公司这两年出口的战斗机不少,赚的钱也不少吧?怎么还要来要经费?”

 唐厂长预料到大领导会提出这个问题,立刻解释道:

 “我们厂虽然在出口上有些成绩,但这个歼十六act项目是技术跨越性的,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

 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项目很可能无法顺利推进。”

 大领导放下报告,靠在椅背上,沉吟片刻后说道:

 “老唐啊,你们这个项目的确很有技术含量,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部里的资金非常有限。

 你们完全可以用龙牙公司的名义搞,老外的资金比我们松动得多,为何非要自己搞?”

 唐厂长苦笑了一声:

 “这个办法我们早就试过了,但英国那边在这方面已经有自己的项目,不愿意参与我们的研究。

 他们不仅没有合作的打算,连技术输出的念头也没有。

 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自己动手。”

 大领导听了唐厂长的解释,脸色稍稍缓和,但他依旧冷静地思考着。过了片刻,他终于说道:

 “你们自己搞我可以批准立项,但资金方面只能由你们厂自己解决。

 现在国家在经济转型,部里的钱紧张得很,其他下属单位也有项目在排队抢经费。

 你们锦飞这几年过得不错,出口成绩也在全军工系统里数一数二,不能再和其他单位抢资金了。”

 唐厂长心里一紧,这个结果并不出乎他的意料,但仍然让他感到沉重。

 他知道,这意味着锦飞公司必须用自有资金来支持这个高风险的项目,万一要是进行得不顺利,厂里可就有几年苦日子熬了。

 “我明白了,首长,”他低声应

道,尽力压下心中的失望,“那借调试飞院人员的事呢?我们需要他们的技术支持。”

 大领导点点头:“这一点我可以帮你办,试飞院那边的情况我了解,他们也需要减轻一些负担。你们如果能接纳他们的人过来,正好也是互利。”

 唐厂长松了一口气,至少在人手问题上得到了支持。

 不过立项虽成,但经费要由厂里承担,这意味着他回去后必须说服厂里的其他领导,以及厂里面的全体职工,共同面对这笔巨大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