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乐成溪 作品

第299章 齐头并进


 在做过庆祝之后,数控机床项目组并没有就此停止研究的步伐。

 张红旗根据生产制造航空发动机时,所需要加工制造零件的加工工序,和数控机床项目组的教授们一起,针对性地提出了航空发动机数控加工中心研发目标。

 相对于其他大型数控加工中心而言,张红旗提出来的这个航空发动机数控加工中心,所能加工的工件不大,刚刚够满足加工涡扇15航空发动机所需。

 当时数控机床项目组的教授们在看过张红旗提出来的要求后,都有点觉得张红旗的这个步子迈得有点大。

 “红旗,虽然说你的数控操作系统可以通过软件上的设定,弥补机床加工精度上的不足。

 但是如果按照你提出来的这个要求,设计制造数控加工中心,就国内当前的加工制造能力而言,累计下来的误差情况,恐怕难以通过软件进行修正。”

 在有人开了头过后,大家纷纷开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还有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地方,就是按照你提出来的这个设计,需要用到更多的高精度数控电机。

 所以说现在你这里有外汇,有渠道,进口高精度数控电机不用愁,但是从研发到制造再到调试成功,中途任意一点卡住了,项目就卡住了。

 还不如先拆分一下,不追求在数控加工中心一次性把全部工序搞完,咱们先把精度搞上去再说。”

 “我也觉得这样更为可行,并且在初期设计的时候不搞那么多针对性设计,制造出来的数控机床适用性也会更广一些。

 等到把机床多推广出去,收集到更多的反馈数据后,我们就可以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随着这些教授陆陆续续提出自己的意见,张红旗也在开始反省自己是否犯了犯贪大求全的毛病?

 经过反省过后,张红旗发现自己之所以想研发出针对性的数控加工中心,完全就是因为想把航空发动机的生产制造,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这一点大概是因为受到胡克博士的影响,当然也不排除他自己有这方面的想法。

 之前和胡克博士一起研发航空发动机的时候,原本以为生产出来的e2-1000涡桨发动机能够让自己的卓越动力,在华夏的小型涡桨发动机市场扎下根。

 谁知道华航技这边会提出一次性买断生产授权,这在当时让张红旗感觉非常难办。

 那个时候因为卓越动力是轻资产公司,只负责设计方面,生产制造都是委托给420厂进行代工。

 这种操作模式造成了航空发动机的所有核心生产数据都被第三方公司掌握,张红旗觉得自己的卓越动力,在谈判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议价权。

 虽说华航技在购买技术的时候,砍价砍得凶,但是由于在胡克博士的指导下,以及ai工具的辅助下,卓越动力的生产成本并不高,华航技的购买价格在覆盖涡桨发动机的生产成本后,还是让卓越动力小赚了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