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月明 作品

第261章 无名宰相(第2页)

 锦衣卫、监察使,是明面上的监察机构。

 但这远远不够,这两个群体很可能会和淡马锡势力勾结,从而欺上瞒下。

 而且在那种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淡马锡的势力真出问题了。

 就凭锦衣卫和监察使那几个人,也很难有太大作为。

 朱桢不一样,楚国就在南洋本地,靠近淡马锡。

 他手中有还有军队,可以直接出兵。

 关键是,他是大明的亲王,和大明利益一致,不怕他反叛。

 可以说,他才是确保淡马锡不会失控的最后一个环节。

 朱桢也不傻,马上就知道,淡马锡是朝廷经略南洋的核心。

 为何监督他懂,就是怕那里天高皇帝远出了乱子。

 朝廷还是更相信他这位亲王的,所以才让他监视。

 但这个配合说的就太笼统了。

 朝廷要在淡马锡做什么,他要如何配合?配合到什么程度?

 还好,陈景恪接着就介绍了详细的情况,最后总结道:

 “淡马锡的作用有两个,其一扼守麻六甲海峡;其二在南洋推广、管理宝钞。”

 “搞商业也是为了更好的推广宝钞……”

 朱桢疑惑的问出了一个很多人问过的问题:“可以直接下令各藩属国使用宝钞,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

 朱雄英反问道:“如何让宝钞流入藩属国?大明直接赏赐?还是强行用宝钞购买藩属国的货物?”

 朱桢下意识的想说,强买咋了,藩属国还能反悔咋地?

 话到嘴边才反应过来,自己就是被强买的那一个,顿时就将话又给咽了回去。

 “太孙英明,我大明乃宗主之国,自当为天下表率,岂可强买强卖掠夺藩属国货物。”

 朱雄英差点笑出声,这脸变的是真快啊。

 “所以,通过正常的贸易,将宝钞流入藩属国,是大家都能接受的。”

 “大明会从藩属国购买一些货物,也会向他们出售货物。”

“如此,既能实现物资交换,补充各自所需,又能让宝钞流通起来。”

 “淡马锡就是大明打造的商业之城,旨在推动、管理藩属国之间的正常贸易,从而实现宝钞的流通。”

 朱桢由衷的道:“太孙英明,我一定会配合淡马锡的工作,同时监视好他们。”

 接着陈景恪给他讲了一些淡马锡的规章制度,让他心中有个谱。

 听完之后朱桢再次感到震惊。

 本来他以为商业之城只是个比喻,没想到竟然真的要围绕商业来打造。

 所以得规章制度,都只有一个目的,打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秩序。

 这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以至于产生了质疑:

 “这……将商贾之道的地位提到如此之高,太过惊世骇俗了。”

 陈景恪严肃的道:“大明面临的也同样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要敢于跳出前人的窠臼,走出一条适合我们的道路。”

 “否则,我大明要如何统治这广阔的疆域。”

 朱桢说道:“新宗藩体系就挺好的啊,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呢?”

 陈景恪说道:“然后呢,重蹈商周覆辙?”

 朱桢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用单纯的宗藩关系来约束,恐怕早晚会演变成商周那种情况。

 诸侯王做大,最终取代宗主国。

 如果他还是一名普通的藩王,肯定会说:能有七八百年国祚,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可现在他是一名诸侯王,再说这话就不合适了。

 但他脸上依然写满了不理解。

 用商贾之道,就能维系好宗藩关系了?

 重视商贾,乃取祸之道啊。

 陈景恪也知道他的想法,但真的无法给他解释其中的缘由。

 总不能将帝国计划告诉他吧?

 况且,以他接受的教育,也无法理解帝国计划。

 就算理解了,也同样无法接受用商业为纽带来实现这个计划。

 正如老朱也同样无法理解,但朱标和朱雄英能理解,他还是同意了。

 无法解释的情况,干脆就不解释,陈景恪用了最简单的办法来回答他:

 “所以才需要你这位大明的亲王,盯紧淡马锡。”

 “一旦这里出现失控的情况,大明可以将这里彻底推平,一切从头再来。”

 “这也是为何将商业之城选在淡马锡的原因。”

 “远离大明本土,出现任何问题,都不会波及到大明。”

 “只要大明本土不出问题,一切都可以重来。”

 朱桢这才勉强接受了这个说法:“试一下也好,如果能成那再好不过,如果不成……”

 他已经做好了随时摧毁淡马锡的准备。

 作为大明的亲王,他不可能坐视任何事情威胁大明本土。

 之后陈景恪又告诉了他,哪些地方需要他配合,哪些地方是他重点监视的。

 整个谈下来,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天。

 朱桢对自己的任务,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

 接下来几天,他又几次找到陈景恪,询问一下了解不通透的地方。

 有时候会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通过交谈,他对如何建设一个楚国,也有了大致的想法。

 之后他又去和傅安等人见了一面,表面上大家自然很客气。

 一开始傅安等人还很是担心,楚王高高在上,会不会不待见他们,以后工作上会不会给他们制造麻烦。

 一番交谈下来,发现朱桢虽然不算谦虚,但对他们还算客气,也表示以后会配合淡马锡的工作。

 这让几人都稍稍放下了心。

 很快洪武二十年走完,大明迎来了洪武二十一年。

 对于大明来说,今年可谓是收获满满的一年。

 朝廷上下都很高兴,年过的自然也就开心。

 各藩属国也都派出了使节团,前来朝觐天子。

 比起盛唐的万国来朝差了很多,至少草原和西域没有来人。

 但南洋诸国、辽东各势力、西康也来了三个部族代表,总共国家起来近二十个国家和势力。

 规模也已经不小了。

 朱元璋虽然不好虚名,但也非常的开心。

 高兴之余,就难得的给群臣放了个小长假。

 在别的朝代很正常的事情,却让文武群臣无不

感激涕零。

 但在高兴之余,也有一点小小的不和谐。

 这个不和谐是来自于陈景恪家庭内部的事情。

 具体来说就是,福清没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