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月明 作品

第253章 我毕生的追求

 话题的起因,还是和帝国体系有关。

 陈景恪主张保护雇工权益,设立最低薪酬标准,让百姓手中能有所盈余。

 “商业想要发展,就必须要让百姓手中有钱。”

 “百姓有了钱,才能消费才能去买东西,制造商品的人才能赚到钱。”

 “制造商品的人手里有了钱,就可以扩大生产,雇佣更多人干活。”

 “一般会接受雇佣的,都是失地的百姓。”

 “他们有了一份儿稳定的工作能养家糊口,就不会铤而走险,有利于社会稳定。”

 “还有我一直强调的生产力,主动去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

 “普通人是没有能力去研究的,只有大商人才有能力。”

 “他们手中有钱,为了赚更多的钱,就必须去研究更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更多的商品。”

 朱元璋不解的道:“那这和你设立雇工最低薪酬、确保他们权益有什么关系?”

 朱雄英接话道:“谁才是消费的主力?百姓啊。”

 “富人整天穿金戴银,对经济的拉动效果也微乎其微。”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大宗商品才是经济的大头。”

 “但是百姓手里有钱才能消费,钱从哪里来?”

 “有地的人钱从地里出,没地的就给人做工。”

 “雇工拿到薪酬去消费,才能进一步刺激工商业发展。”

 “工商业发展了,才能生产出更多的商品,才能给雇工发的起工资。”

 朱元璋更加疑惑:“对啊,这不是挺好的吗?为何还要多此一举。”

 朱雄英耐心的解释道:“但是商人是要赚钱的,想要赚钱就要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生产技术,降低商品的制作成本;二是压缩雇工的薪酬。”

 “生产技术的提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还不一定就能有收获。”

 “而压缩雇工薪酬,是最简单最直接最容易达成的。”

 “如果朝廷不用法律确保雇工权益,恐怕大多数商人都会直接选择这个办法。”

 “到时候雇工干一天活,连肚子都填不饱,拿什么去消费?”

 “而且做工也会有受伤甚至死亡的可能,谁来赔偿?”

 “如果雇主不需要负责,他们就会变本加厉的压榨残害雇工……”

 “百姓手里没钱没办法消费,就会百业凋敝,我们的商业联盟直接就崩溃了。”

 朱标缓缓颔首,说的很简洁很直白,他也能听明白其中的道理。

 陈景恪很是欣慰,这小子学的不错。

 不过资本并不会一直处在正向循环,也会有衰退期。

 但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眼下说太多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忧虑感。

 如果帝国体系能够构建完成,大明有的是办法度过衰退期。

 所以暂时没必要说太多。

 朱元璋则有些头大,他感觉自己明白了,可这和他以往学到的知识相悖啊。

 难道前人都错了?

 “你说的咱有些懂了,可朝廷的利益在哪里?”

 “百姓手里的钱再多,也不会进入国库啊。”

 “而且百姓也保不住自己的钱财,最终所有钱都会流入商人手里。”

 “这对朝廷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朱标也不禁点头,是这个道理啊。

 藏富于民往往会养出一群尾大不掉的豪门豪商,反过来掣肘朝廷。

 陈景恪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富民和强国,在现代人看来是相辅相成的。

 但在古人看来两者就是相对的,至少在大多数时候是相对立的。

 有人将之归结于思想的差别。

 陈景恪却以为,更大的原因在于,古代朝廷缺少足够的手段调用百姓手中的财富。

 这才是根本问题所在。

 现代科技发达,国家在需要的时候,有无数种办法调用百姓手中的财富。

 最简单最常用的办法,国债。

 所以民富则国强的概念才能实现。

 可在古代,朝廷缺少这样的手段。

 国库没钱就是没钱,百姓手中有再多钱,朝廷调用不了也没用。

 而加税,往往会被官僚地主利用,成为他们进一步压榨百姓的手段。

 让真

正贫穷的人更加活不下去,最终只能造反。

 而且朱元璋说的事情也确实存在,财富是向少数人汇聚的。

 财富兼并没有办法阻止。

 直到陈景恪穿越前,这个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各国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延缓这个过程。

 然后利用税收,对财富进行二次分配,让最底层的人有一口饭吃。

 仅此而已了。

 那么多大佬都没解决的事情,陈景恪自然也解决不了。

 所以他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道:

 “就算不这么做,土地财富兼并也不会停止。”

 “发展工商业,让百姓手中有钱。然后让钱流动起来,朝廷从这个过程中征收到足够的赋税。”

 “有了税,朝廷就能做许多事情。”

 “比如养活一支强大的,只效忠于朝廷的军队。”

 说到这里,陈景恪就没有继续再往下说。

 但他的意思,大家都听懂了。

 掌握住刀把子,一切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朱雄英舔了舔嘴唇,说道:“都是韭菜而已,长的旺盛了才好收割。”

 话题到这里差不多就结束了。

 但陈景恪却并不准备就这样收场,他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还没有说出来,怎么能结束呢。

 “陛下、殿下,你们觉得我方才那套推理逻辑对吗?”

 朱元璋愣了一下然后怒了,啥意思?

 “老子都相信了,你别和咱说刚才那一套是错的啊。”

 朱标也一脸疑惑,方才的推理逻辑完全没有问题啊。

 朱雄英先是疑惑,然后似乎想到了什么,恍然大悟:

 “答案没错,但推理过程错了。”

 朱元璋更疑惑了,什么意思?

 朱标也很疑惑,推理过程就是有钱了才能更好的消费,才能促进商业的发展,才有助于提高生产力。

 答案就是给百姓松绑,让百姓有钱能消费的起。

 这个过程没错……不对。

 想到这里,他也恍然大悟,说道:“这是商人思维,一切以营利为目的。”

 “朝廷作为国家的统治者,不能只考虑利益,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是否如此?”

 陈景恪赞道:“殿下英明,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