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义持本以为,明军占据陆后城那么久,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不过他并不惧怕。
“陆后城是为了抵御虾夷人袭扰而建,城墙只有一丈高,防御工事非常简陋。”
“就算明军从占领之日起就加固城防,也无济于事,我大军轻易可破之。”
他的这一番分析,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缺少人手和建筑材料,时间又短,大明很难建立牢固的工事。
一丈多高的城墙,派几个人叠罗汉都能翻过去。
没有城防相助,十五万对四万,优势在我。
只是当他们到达陆后城附近,却惊讶的发现,大明确实重修了防御工事,但和他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明军并没有加固城墙,也没有挖护城河之类的,而是在城墙的周围挖了很多半尺深的坑。
坑与坑之间的地面上,埋着一根露出地面尺多长的碗口粗木桩。
这些坑和木桩的密度并不大,隔七八尺才有一个。
但分布范围很广,城墙周围五十丈距离。
看到这一幕,足利义持等人目瞪口呆,完全搞不懂是什么意思。
一名部下说道:“明军在做什么?他们不会想用这些小坑和木桩,来阻止我们攻城吧?”
另一名部下笑道:“谁知道呢,也许他们昏了头呢。”
不少人附和道:“我看他们就是昏了头……哈哈。”
“得我大军安顿好,定可一战而下,让明军从哪里来滚回哪里去。”
“也让他中原皇帝知道,他们不过是日落处天子,我大日本的天皇陛下才是日出处天子。”
这是引用隋朝时典故,当时日本天皇派人去见杨广,国书上写的就是:
日出处天子,见日落处天子。
后来刘仁轨在白江口一战击溃日本水师,彻底将日本打服,确立了中日接下来千年的主从地位。
日本就再也没有谁提什么日出处天子了。
此时有人重新提起,确实挺应景,也算是个吉照。
众人都纷纷附和着大笑起来:
“哈哈……说的好,我大日本才是日出处天子。”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如他们一般,不少人面露忧色。
都被人家打到家门口了,还什么日出处天子,闹呢?
这时一名叫伊藤正夫的老将,劝道:
“事出反常必有妖,明军身经百战不会做无用功,他们这么做定然有诈,不可不防啊。”
足利义持颔首道:“兵部卿所言甚是,大明陆军所向披靡定有所侍,我们且不可浪战。”
伊藤正夫见他听了自己的劝,心中一喜趁机说道:
“对于此战,老臣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足利义持眉头微皱,伊藤正夫是反对决战的,不用听他都知道对方要说什么。
然而气氛烘托到这里了,他也不好拒绝,只能说道:
“兵部卿但讲无妨。”
伊藤正夫语气恳切的道:“明军远来补给不易,且冬日将临,气候于明军也多有不利。”
“他们的大军定然无法长久在日本作战。”
“我以为,他们定然希望我们与其发起决战,以求速战速决。”
“一旦他们击败我军主力,就会分兵四出打击地方藩主大名,届时日本国祚不存矣。”
“明军最近的一系列表现,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以大御所阁下的英明,定然能察觉到此点。”
足利义持不禁颔首,这话虽然不好听却一语中的,明军希望速战速决的打算可以说是摆在明面上的。
伊藤正夫见他没有生气,还以为他听进去了心中更喜,连忙继续说道:
“既然明军希望速战速决,为何我们要遂了他们的愿呢?”
“我们不妨与其对峙拖延时间,每过一日我方的胜算就多一分,明军的胜算就少一分。”
足利义持反问道:“明军水师强大,他们可以从任意地方登陆作战,如之奈何?”
伊藤正夫马上回道:“坚壁清野,加固城防,能守则守,不能守则留一座空城给他们。”
“到时明军若退走,我们可不战而拿回城池。”
“明军若分兵把守城池,我们就可个个击破。”
“战线越长,我们抵抗的力量就越强,
大明的优势就越弱。”
“况且战事旷日持久,明军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因着急而出错!”
“到时我们再大举反攻,必能一举而破敌,将明军全数歼灭于日本国土之上。”
一席话说的伊藤正夫自己都激动不已,这可是他深思熟虑后拿出的战术。
自认为是目前最佳的策略。
他身后一群保守派,也都纷纷出声支持。
说起来复杂,其实道理非常简单,敌人越想要什么,我们就越不能满足他们。
这是最简单的兵法应用。
就连不少激进派都意动不已,这听起来确实比决战靠谱啊。
虽然这个法子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可胜在稳妥。
决战虽然能将损失降到最低,可万一失败了呢?
就一无所有了。
然而他们不知道,有句话叫做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站在日本的立场上,伊藤正夫的策略并没有问题,然而站在足利义持的立场上,他必须决战。
他已经被逼到了墙角,迫切需要这场胜利,来提高自己的威望。
然后反手镇压国内的反对派,正式结束长达七十年的南北分裂。
还有更深远的,那就是大明对日本的渗透太严重了。
只有打赢这一仗,才能重振国家荣耀,驱逐大明的影响。
想到这里,足利义持说道:“兵部卿的建议乃老成持重之法,然……”
他回头看了看众人,沉声道:“你可考虑过日本内部有多少人心向大明?”
“南朝的藩主大名,是否会配合我们的计划?”
“你可想过,又有多少人真的会站出来抵抗大明的入侵?”
“又有多少人,会主动打开城门向明军投诚?”
一番话,将伊藤正夫问的哑口无言。
其他人也终于醒悟过来,是啊,计划虽好,却没有施行的外在条件啊。
以日本目前的情况,真要是执行他的计划,恐怕会有大批的人箪食壶浆,喜迎大明王师入城。
到时候连决死一搏的机会都没有了。
说到这里,足利义持眼中迸出一股杀气,道:
“传我军令,日本安危皆系于此战,望将士们奋勇杀敌。”
“如有再敢言退者,杀无赦!”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心中一肃,知道这就是最终决定。
决战。
足利义持接着又下令安营寨在,并派出探马四处巡逻警戒。
一夜平安无事,第二天一大早他派出了五千人发起试探性攻击。
“我倒想看看,明军挖坑埋桩,到底在搞什么鬼。”
-----------------
明军阵地。
杨洪趴在城头,用望远镜观察着日本军队的行动。
十五万人的军营,绵延数十里,看起来声势非常慑人。
但杨洪却一点都不怕,嘴角反而挂着贪婪的笑容,这踏酿的都是军功啊。
打赢这一仗,怎么也能捞个上造、骑尉的勋。
我才十九岁……不对,过了年就二十了……就拿了他一辈子都没拿到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