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月明 作品

第482章 科技就是玩具

 生怕陈景恪反悔,白英当即就拉着他去了洛下书院,一口气挑选了十六名学生。

 不是他不想继续挑了,而是院正程一民当场翻脸。

 “再多挑一个,今天你休想带走一个人。”

 “安平侯?他陈景恪就是个甩手大掌柜,也好意思把学生往外面许?”

 白英自然知道他是故意的,但也知道不能贪得无厌。

 况且以后机会还多的是,不能一次把路给堵死了。

 于是事情就这么敲定了。

 陈景恪悄悄给程一民竖起大拇指,老先生演技很高啊。

 程一民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完全不给他面子。

 陈景恪自讨了个没趣,只能尴尬的摸了摸下巴。

 程一民确实舍不得这些学生,每一个都是他的心血啊。

 在送行的时候,他感慨的道: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你们在书院学习多年,也是时候出去施展拳脚了。”

 “以后遇到什么难题,不要不好意思,放心大胆的回来求助。”

 “咱们书院上千名师生,都是你们的后盾。”

 “我相信,你们必能在自己的职位上,做出一番大成绩。”

 “无愧于你们的祖宗,无愧于一生所学。”

 陈景恪作为院长,自然也要出来说话的:

 “离开书院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另一段学习的开始。”

 “希望你们永远牢记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也希望你们能将自己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不要让自己的十几年求学生涯变成笑话。”

 “今天大家提起你们,会说你们是洛下书院的学生。”

 “我希望将来这句话会变成,洛下书院是某某某曾就读的书院。”

 一番话说的一众学子,既是伤感又是激动。

 不过总体上来说,他们还是高兴居多。

 这次他们约等于走了举荐门路,直接获得了官身。

 放在以前要参加科举,他们大多数人是没机会的。

 事实上,这批学生算是天赋不高的那种,否则也不会被挑走。

 程一民多重视这些学生啊,视之为理科的种子。

 在没有成材之前,怎么可能轻易让人挑选走。

 但每个人的天赋都不相同,理科越深对天赋的要求就越高。

 很多时候,天才灵光一闪,就能顶得上无数普通人几十年研究。

 洛下书院目前的情况就很类似。

 一开始还不明显,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天赋差异表现的就愈加明显。

 别的不说,就一个简单的坐标系、统计,就能难住许多人。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清楚该分流了。

 理科天赋好的正常升级,去学习研究更高深的学问。

 天赋一般的,看他自己的选择,可以转去学别的,也可以继续深造。

 虽然难有多大的成就,但起码能当一名合格的老师。

 那种天赋很差年龄又大的,就只能转去学别的。

 当然,洛下书院不是单纯的理科书院,也是有别的学问可以学的。

 本学院没有合适的学问,还能去李善长组建的法学院,方孝孺组建的伊洛书院。

 总之,总有一条路适合他们。

 白英挑走的十六名学生,大多都是天赋一般年龄又大的那种。

 再继续留他们深造,属于浪费学校资源,也浪费他们的生命。

 让他们进入社会去实践,反而是更好的道路。

 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能跟着白英学到多少东西,能有多大成就,那就看他们的悟性和造化了。

 总而言之吧,对于书院来说,做到了问心无愧。

 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是个最好的结果,也能对家里有个交代。

 他们自然很高兴。

 送走白英和学生们,陈景恪看着满脸不舍的程一民,笑道:

 “好了好了,知道你和学子们感情深,舍不得他们走。”

 “可古人说的好,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

 “学生们也大了翅膀硬了,该让他们飞了。”

 程一民很是唏嘘,说道:“不知不觉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从中年变成白发苍苍。”

 陈景恪说道:“打住……您老人家确实有白发了,但还不到白发苍苍的年龄。”

 “别的不敢说,再活个一二十年是没问题的。”

 还不到六十岁呢,好好的给我当牛做……咳,好好的教书育人。

 程一民也只是感慨一下,并没有真的打算退休之类的。

 好不容易找到志同道合者,在算学届也是大宗师级别的人物了。

 未来编撰算学史,他是无法越过的人。

 现在他正干劲儿十足,怎么可能会退。

 之所以这么感慨,是因为这是洛下书院创办以来,第一次送走学生。

 是的,洛下书院创办至今已经九年多,除了因故退学的。

 这是第一次正儿八经送走学生。

 原因并不复杂。

 招收的学生年龄都不大,普遍十一二岁,最小的才六七岁。

 后续他们每年都会招一两百人,也都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在这里学个十年八年是很正常的。

 之所以专门招小孩,是因为理科最重基础,需要从小培养。

 而且不得不承认的是,小孩子的学习能力,是要超过成年人的。

 尤其是十来岁到二十来岁,是思维最活跃,也是最容易迸发灵感的时期。

 再过一些年,身体方面,持续衰老会影响思维。

 经验方面,则会被之前学过的条条框框给束缚住,难以突破旧有的知识框架。

 所以洛下书院的正式学子,只有小孩子。

 成年人想加入,除非是那种极有天赋之人,不过这种人太少了。

 而且成年了还愿意加入洛下书院学习,基本都是衣食无忧,又真正喜欢理科的那种。

 说的难听点,就是吃饱撑了没事儿干的那种人。

 这种人也不存在毕业的想法,恨不得一辈子都在书院里一起学习研究。

 所以,这十六名学生,确实算是第一批正式送走的。

 而且大家都能预感到,这十六人的离开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学生离开。

 陈景恪习惯了学生流转,且他来书院的时间确实不多,感触不算多深。

 程一民不同,将家搬到了书院,每天吃住都和孩子们一起。

 亲眼看着他们长大,感情是不一样的。

 再加上年龄大了,最是受不得离别。

 想到孩子们即将离开,他自然不舒服。

 不过他也不是那种矫情人,发了几句牢骚,陈景恪安抚几句就恢复正常了。

 转而谈起了正事:“部分学生年龄大了,受限于天份学业上也难有大的作为。”

 “强留在书院就是害了他们,也该给他们一个交代了。”

 “你想好怎么安排他们了吗?”

 陈景恪正色道:“书院安排出路,这不能成为规矩和常态,否则很容易就形成党派祸国殃民。”

 “不过现在正值用人之际,前几批学生确实不能轻易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