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月明 作品

第425章 奇观加信仰

 年轻人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更何况朱高炽本也不是伤春悲秋的性格。

 现在他满脑子都是建功立业,哪会把时间浪费在个人缅怀上。

 转头就和姚广孝谈论起了,如何实现对潘地亚的有效统治。

 事实上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几乎什么都不用做。

 那些被征服的身毒人,已经主动把脖子里的缰绳递到了他们手上。

 逃过大屠杀的潘地亚高种姓人,在得知燕国招降他们的消息后,毫不犹豫的就跪了。

 然后还不等朱高炽说出自己的计划,他们就已经主动把燕国高层塑造成了高种姓人。

 非但如此,他们还积极号召原潘地亚国各地的高种姓人,接受燕国的统治。

 各地的高种姓者正惶恐不安,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喜,纷纷派出家族重要成员前来王都朝觐。

 同时也是一种试探。

 面对这种情况,朱高炽和姚广孝都有些目瞪口呆。

 他们知道身毒人没骨头,但没想到竟然还能如此主动。

 朱高炽再次感叹:“我终于知道,为何随便一支军队就能征服这里了。”

 姚广孝表情却非常凝重:“必须尽快把汉地建立起来,并严禁身毒思想传入汉地。”

 所谓汉地,就是迁徙汉人百姓居住区。

 朱高炽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说道:“好,就按照原计划,以高韦里河为界限,河南部为汉地。”

 “嗯,再叫高韦里河已经不合适了,就改名叫汉河吧。”

 高韦里河……现在叫汉河,是次大陆最南部的一条大河。

 将次大陆南部的那个尖角给隔离开了,地理位置大致是前世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所在。

 面积大约是十余万平方公里。

 这条河水力充沛,拥有肥沃的三角洲平原,又有天然良港。

 除了这条大河,这一地带还拥有多条河流,以及肥沃的冲击平原。

 不论是发展工商业还是农业,条件都非常优渥。

 就这么说吧,前世这里生活着六七千万人,粮食还能用于出口。

 先天条件真的是让人眼红。

 当初陈景恪制定分治计划的时候,就圈定这里作为汉地。

 当然,这只是初步的计划。

 随着汉地人口增多,会逐渐往北扩张的。

 之后朱高炽主持了燕国第一次全国大会,与会人员见到他如此年轻都非常吃惊。

 但对于这个征服者,没有人敢小瞧。

 朱高炽宣布,潘地亚国除,燕国建立。

 除了高层替换之外,其他一切照旧,以前是贵族现在依然是贵族。

 还不等这些旧贵族高兴,他又宣布了一个新消息。

 将汉河(高韦里河)以南的身毒人全部迁出,安置在其他地方。

 这里将作为汉地,供汉人生活。

 宣布完这个消息,朱高炽心中其实也有些紧张的,生怕这些人站出来造反。

 然而……他发现除了少数高种姓人脸色难看,其他人对此都毫无反应。

 脸色难看的那些人,是因为家族核心在汉河以南,迁走对他们家族的利益影响很大。

 但他们也只是脸色难看,并没有站出来反对。

 对他们来说,迁徙也只是利益受损而已,并不致命。

 燕国作为征服者,必然会有利益诉求。

 只对土地提出一定的要求,没有将他们一并消灭,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没必要为了这个,和新的统治者闹矛盾。

 至于最底层百姓的死活,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不过是奴隶而已,到处都是,死光了再去抓就是了。

 和旧贵族达成协议之后,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都不用燕国动手,这些急于表现的旧贵族,就主动驱赶汉河以南的百姓北迁。

 其过程因为过于不人道,就略过不写了。

 反正燕国的汉人百姓,来到这片土地上之后,见到的是遍地的尸骨。

 有人的也有牲畜的。

 直到数十年后,依然能在偏僻的角落见到散落的尸骸。

 朱高炽和姚广孝忙着建立稳固统治,杨璟那边也没闲着。

 他带领一万燕国精锐,前往边境与德里苏丹国的军队进行对峙。

 对于燕国军队的

战斗力,德里苏丹国自然是大为惊恐。

 主动后撤三十里,表示无意与燕国为敌。

 杨璟也知道,此时不宜再启战端,就顺水推舟表示双方以此为界互不侵扰。

 看着离去的德里苏丹国使者,杨璟心中非常的不甘。

 他很想借此机会,一举将德里苏丹国的主力击败,然后将对方也一并消灭。

 不是他盲目自大,而是……身毒人的战斗力,实在让他高看不起来。

 但燕国人口实在太少了,还要建立汉地,稳固占领的地盘,盲目扩张只会让自己变得虚弱。

 所以,暂时罢兵消化胜利果实,是最好的办法。

 不过……

 不会等太久的,最多明年德里苏丹国就会成为历史。

 这是大计划的一部分,除非有天大的变故,否则不会改变。

 朱高炽他们之所以有信心,在明年一统次大陆,自然是因为背后有大明支持。

 在燕国建立后,朝廷动员了数千艘大型海船,运送各种物资以及人口。

 初步计划,在明年要让燕国汉地人口达到五十万。

 与此同时,大分封的计划也终于落地。

 按照原计划,分封了五个王国、五个侯国、十个伯国。

 王国受封的,都是老朱的儿子,按照年龄大小排序封的。

 只不过蜀王朱椿和湘王朱柏拒绝了分封,表示要为大明鞠躬尽瘁。

 他俩都是朱雄英核心圈子成员,一个坐镇辽东,一个坐镇中南半岛,暂时不封是早就商量好的。

 把他们都留下,倒也不全是因为个人感情。

 这两处地方形势复杂,也确实需要可信任的大将长期坐镇。

 虽然两人没被分封,却在亲王仪仗上进行了封赏,其地位仅次于朱棡和朱棣两大塞王。

 尤其是对朱柏来说,最好的消息是,朱元璋下旨让他生母从冷宫搬了出来。

 虽然没有恢复嫔妃的身份,但这已经是个好的开端了。

 其他的侯伯国,则是从开国勋贵和新勋贵中间,各自挑选了几个。

 被选中的自然欣喜若狂,没被选中的尽管很失望,却也没有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