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血灵草(第2页)

 陶春生也停了下来,仔细看了看地上的痕迹,眉头微皱,“嗯,像是最近有人来过。山里这条路可不常有人走,一般人不会到这么偏的地方。”

 “会不会是采药的?”林小雨低声问。

 陶春生摇了摇头,“采药的脚步轻,一般不会留下这么深的印记。这种痕迹,像是背了重东西才会留下的。”

 “重东西?”林小雨瞪大了眼睛,脸上露出几分担忧,“那会不会是偷猎的?”

 “很可能。”陶春生的脸色沉了下来,“山里人最怕这些人,不仅破坏生态,有时候还会做些更出格的事。咱们要加倍小心了。”

 说话间,远处传来几声隐约的鸟鸣声,接着是树叶被拨开的沙沙声。陶春生立刻拉住林小雨,将她带到一块岩石后面,“别出声,有人。”

 林小雨屏住呼吸,心跳加速。她小心翼翼地探出一点头,只见不远处的林子里,两个人影晃动。他们穿着迷彩服,背着大包,手里还拿着长棍状的东西。

 “枪?”林小雨瞪大眼睛,用嘴型问。

 陶春生点点头,轻声说道,“八成是偷猎的。咱们不能惊动他们,也不能从那边走了,得绕道。”

 林小雨点头,跟着陶春生悄悄往另一条路撤。走了好一会儿,林小雨终于忍不住问,“陶大哥,这种人难道没人管吗?”

 陶春生叹了口气,“山里地方大,人少。那些偷猎的熟门熟路,见了林警也能跑得比猴子还快。更何况,他们常年在山里混,胆子大,手里又有武器,村里人哪敢惹?”

 “那我们也只能绕着走?”林小雨不甘心地问。

 “当然不止。”陶春生嘴角扬起一抹冷笑,“咱们也不是吃素的。不过现在咱们还是先找到草药,把你这趟目的完成再说。”

 林小雨点点头,心里却暗下决心,若有机会,一定要揭发这些偷猎的人。

 两人绕过那片树林,继续往下走。终于,在一处水洼边,陶春生停下脚步,“到了,这里就是你要找的地方了。”

 林小雨兴奋地看着周围,地面潮湿,四处生长着各种野草和灌木。她蹲下身,用手扒开一丛草,发现了几株细长的植物,叶片呈针状,根部微红。

 “这是……”林小雨眼睛一亮。

 “血灵草。”陶春生点头,“你要找的药草之一,不过别急着挖,小心别伤了根。”

 林小雨连忙取出工具,小心翼翼地开始挖掘。陶春生在一旁观察周围,防止有任何意外。过了一会儿,林小雨将草药装进了带来的小盒子里,满脸是笑,“搞定了!”

 正当两人准备起身离开时,身后突然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别动!”

 林小雨和陶春生同时转过头,只见两个穿迷彩服的男子站在不远处,其中一人手里端着一把猎枪,枪口直指他们。

 林小雨吓得脸色发白,“陶大哥……”

 陶春生却没有露出惊慌的表情,他抬起手,做了个冷静的手势,“哥几个,咱们只是来采药的,没碍着你们的事。放下枪,别吓唬人。”

 “采药?”那持枪的男子冷笑了一声,“山这么大,偏偏跑到这里来采药,你当我们是傻子?”

 另一个人打量了一下林小雨手里的盒子,“别是来跟我们抢东西的吧?”

 “抢东西?”林小雨愣了一下,“我们就挖点药草,哪里会抢你们的东西?”

 陶春生冷冷地盯着他们,“兄弟们,山里人有山里人的规矩。你们做你们的事,咱们井水不犯河水。我们现在就走,行不?”

 持枪的男子哼了一声,“走?那得看你们嘴有多紧了。我们这儿的事,要是传出去,你们俩可都没好果子吃。”

 林小雨听出不对劲,心里一阵紧张。陶春生却轻轻往前迈了一步,语气依旧平稳,“你们想多了。我们山里人讲究的是安分守己,不会多嘴。”

 持枪的男子眯起眼睛,似乎在判断陶春生的话是真是假。而另一人显得有些不耐烦,“别废话了,直接弄了不就完了?”

 陶春生眸光一沉,声音低了几分,“动手?哥们,这山里的规矩我不想再重复了。你们真要动手,可得想清楚后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持枪男子愣了一下,似乎有些犹豫。他显然没想到陶春生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这么冷静。就在这时,不远处突然传来了一阵狗吠声,接着是几个人的脚步声和喊叫声。

 “有人来了!”持枪男子脸色一变,低声咒骂了一句,“撤!”

 两人匆匆转身跑进了树林,很快消失在视线里。

 林小雨这才松了一口气,身体却因为紧张而有些发抖,“陶大哥,刚才真是吓死我了。”

 陶春生拍了拍她的肩膀,“没事了。他们这群人就是欺软怕硬,真遇上硬茬子,他们也不敢乱来。”

 不久后,几个林警带着猎犬出现在他们面前,为首的人看到陶春生,立刻打招呼,“春生,怎么在这儿?”

 陶春生点点头,“老张,刚才碰上两个偷猎的,拿枪吓唬人。不过被你们的动静吓跑了。”

 林警闻言脸色一沉,“又是这帮混蛋!行了,你们小心点,我们继续追。”

 “多谢了。”陶春生目送他们离开后,才带着林小雨沿着另一条山路离开。

 一路上,林小雨的心情始终难以平静,“陶大哥,我觉得我们得做点什么,不能让这些偷猎的人继续胡作非为。”

 陶春生看着她,点了点头,“你说得对。不过这事得慢慢来,急不得。”

 陶春生点点头,看着师父解下兔子,拿出刀子熟练地剥皮、开膛。他忍不住问:“师父,您怎么知道那坳里会有兔子?这地方我怎么看着不像个好地方?”

 师父咧嘴一笑:“山里头,地形和气味都是门学问。像这种山坳,日头照不到,风也不太通,但周围有水,草多,正是小东西喜欢待的地方。你小子以后多留心,少走弯路。”

 “我记住了。”陶春生低声应道,又小心翼翼地问:“师父,那咱们今天捉兔子算不算破规矩?听说赶山人不能乱动山里的牲口。”

 师父闻言,手里的动作一顿,随即叹了口气:“你说得没错,赶山人确实有规矩,不伤山,不伤命,但今天咱们是撞了邪,拿点东西算是给山打个招呼。明天我自会烧些纸钱,赔个不是。”

 陶春生听了,心里多少安慰了些。他忍不住追问:“师父,今天这撞邪是怎么回事?我刚刚怎么觉得像有人推了我?”

 师父抬起头,眯着眼看他:“你真感觉到有人推你?”

 陶春生点点头,脸上满是疑惑:“是啊,那力气不小,直接把我掀翻了。”

 “嘘——”师父突然抬手示意他安静,四下张望了一番,然后压低声音道,“你小子撞的是‘迷道婆’。”

 “迷道婆?”陶春生瞪大了眼,声音都有些发颤,“那是什么?”

 师父把手里剥好的兔子放在一旁,用树叶擦了擦刀子,耐心解释道:“迷道婆,是山里的老邪物,专门捉人迷路。她不伤人性命,但能让人走不出山来,有时候还会趁人不注意推一把。你刚才摔的那一跤,就是她干的。”

 陶春生头皮一阵发麻:“那……她为什么找上我?”

 师父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别怕,迷道婆一般是想提醒我们不要走错路。她可不是恶物,算半个山神。你摔了一跤,是她点醒你了。”

 “那……那我们该怎么办?”陶春生紧张地问。

 师父拿起旁边的干柴开始生火:“明天早上咱们起早,选条新路,别再撞她的地盘就行了。这山里的规矩,咱们得尊重。”

 陶春生点点头,又问:“师父,咱们赶山人这些规矩,真是为了不惹山里的东西生气吗?”

 师父一边点火,一边笑道:“规矩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既是为了敬山,也为了护自己。这山是山,山里头的东西,有的眼看得见,有的眼看不见。咱们赶山的,靠的是天吃饭,得敬天敬地。山一旦生了气,咱们跑不脱的。”

 火终于烧起来了,师父把兔子架上去烤,油滋滋地滴下,香味很快飘散开来。陶春生吸了吸鼻子,肚子也跟着叫了一声。

 “师父,这赶山的活儿越听越玄乎。”他忍不住感叹。

 师父笑了笑:“玄乎是玄乎,但也是门学问。你小子别嫌烦,多跟我学,以后准能独当一面。”

 “可我总觉得自己没那么大本事。”陶春生苦笑。

 “本事是学出来的,谁天生就会?”师父随口应道,随后拿了块兔肉递给他,“吃吧,填饱肚子才有力气学。”

 陶春生接过肉,咬了一口,满嘴油香。他抬头看着夜空,星星挂满了天,心里多了一丝安定。

 夜深了,师徒俩吃饱喝足,铺开草垫准备歇下。陶春生躺着,看着天上的星星,忍不住又问:“师父,这山里头最厉害的是什么?”

 师父翻了个身,呵呵一笑:“最厉害的?嘿嘿,那就要看你运气好不好了。赶山人怕的,不是最厉害的,而是最邪性的。”

 “什么是最邪性的?”陶春生追问。

 “有些东西,不一定伤人,但能折腾得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师父声音低沉下来,“比如迷道婆,比如‘白骨翁’,还有‘青鳞蛇’……”

 陶春生听得心惊肉跳,正想问清楚,却发现师父已经打起了轻微的鼾声。他也不敢再吵,只能翻过身,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强迫自己入睡。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师父便叫醒了陶春生。两人整理行装,换了另一条山路继续赶路。走了一段时间,师父忽然停下脚步,盯着前面的树丛,脸色有些凝重。

 “怎么了,师父?”陶春生小声问。

 师父皱眉道:“你听到了吗?”

 陶春生竖起耳朵,只听到远处传来隐隐的风声,还有些奇怪的低吟,像是人,又像是兽。他脸色一白:“这是什么声音?”

 师父压低声音:“是‘黑风魈’。”

 陶春生吓得手心冒汗:“那怎么办?”

 师父从腰间掏出一根红绳,系在陶春生的手腕上,叮嘱道:“别乱跑,跟紧我。黑风魈最喜欢单独行动的人,我们只要不散,问题不大。”

 陶春生连连点头,紧跟在师父身后,心里七上八下的。师徒俩走得格外小心,绕了几个山弯,那低吟声渐渐远去。陶春生长出了一口气:“吓死我了,师父,那东西真那么可怕?”

 师父苦笑:“黑风魈力气大,又极狡猾,一旦被盯上,想脱身就难了。还好今天它没追上来。”

 陶春生暗暗咽了口唾沫,心想赶山果然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