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弄沫 作品

第589章 良善之辈(第2页)

 一七厂这样的中流砥柱要变革,也是生产技术上的革新。

 关于零部件生产单位,应该不会甩出来,而是由工业部组织领导,内部进行资源整合,成立汽车零部件生产分公司。

 随着供应链市场的打开,未来还会出现其他供应链平台,也会出现更多的汽车制造厂。

 面临行业变化,市场分级,生产细化,谁掌握了零部件生产,谁就能定义汽车工业。

 所以,一七厂不会轻易斩断自己的根子,红星厂也要保证供应链不会被牵制,建设属于自己的汽车零部件品牌。

 当然了,相比于一七厂这样的重工业基础,红星厂更倾向于新工艺、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

 也就是说,更多新材料的应用,降低成本,提升品质,在发动机等核心技术领域重点深耕开发,捏住汽车工业的主要脉络。

 汽车工业作为红星厂最主要的产能拓展和经济支撑,多品类全面发展的格局已经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从材料生产到零部件生产,再到供应链渠道管理,再到各专业厂和国内外供销渠道的打造。

 从生产到销售,一条龙式的产业结构,多部门配合和监督管理,大势已成,未来可期。

 -----------------

 “不用客气,我跟上官琪同志已经聊过,您的感谢我已经收到了。”

 李学武微笑着同上官宏正握了握手,五十多岁的年龄,头发上已经灰白一片。

 上官宏正的夫人也是研究员,看面相也是带着忐忑和拘谨。

 科学工作者,尤其是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的情况下,对头脑的消耗是很大的。

 你看他们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对着数据搞研究,可不见他们肥胖。

 可见后世所谓的不运动跟肥胖没什么关系,吃几年窝窝头和大白菜,谁都能瘦下来。

 国际饭店的门前,李学武主动在门口迎接了上官一家人。

 上官琪主动为李学武做了介绍,本应该为701项目组成员搞一个欢迎会的,但双方都没有这个意思,还是低调为好。

 所以,李学武同很多研究员都还没有见过面,包括上官琪的家人。

 她的三个哥哥有的结婚了,有的还单身,今天是全家出动,李学武安排了三台车。

 这种规格的接待,在国外自然是享受过的,但回国以后,还没有享受过。

 在门口,当上官琪介绍了李学武以后,上官宏正便表现的有些激动。

 李学武并没有讲什么受委屈了之类的话,他还没有这个资格。

 对方感谢的话,他也是和气地做了回应。

 在话里他把这次宴请定义为了私人之间的招待,是李学武个人对科技工作者的招待。

 “欢迎您,请这边走——”

 一进入国际饭店的大厅,上官一家人便感受到了这里的不同。

 金碧辉煌的大厅,身着时尚工作服的服务员,以及周到的服务态度,让他们眼前一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同国外相比还有本质上的差别,但他们更欣赏这种由内而外的礼貌和自信。

 礼貌是国际饭店的服务标准,自信是时代赋予服务人员的品质。

 国际饭店的服务人员还好,你看看外面一些饭店的服务人员,不打人就是好样的。

 都是社会的主人,真正地做到了谁都不比谁低一等。

 以这种心态来上班,很明显的就能看出服务人员的精神状态和风貌。

 “西餐厅这边请——”

 装修上参考了中西方共同的文化特点,尊重了六国饭店的历史,所以环境显得很是舒服。

 因为人多,李学武特意打电话请这边准备了长餐桌。

 中式餐桌多为圆形,因为要共享菜肴,西式餐桌多为方形,因为要分餐。

 李学武很绅士地帮上官琪拉开了凳子,在她的感谢中微笑着坐了下来。

 点餐环节还是透露出了上官一家目前的生活状况。

 包括上官琪在内,都没有挑选特别昂贵的餐食。

 李学武并没有干预他们的点餐,而是点了很多样菜品,作为分餐共享。

 “让您破费了——”

 上官琪的母亲邱叔萍勤俭持家,听得出这一餐耗费颇多,微微颔首,礼貌地道了谢。

 李学武并没有在意,而是介绍起了红星国际饭店的渊源。

 关于六国饭店的历史和新闻,上官宏正是那一代人,自然有所了解。

 夫妻两个观察着餐厅里的环境,看着那些外国人,好像置身于历史当中。

 “有很多是外事馆的工作人员,还有驻华记者和其他工作人员。”

 李学武介绍道:“京城是有几处味道还算正宗的餐厅,但绝对没有这里正宗。”

 “听说多是北方的风味?”

 上官宏正是一位很随和的人,也许是多年在国外生活,性情上有着开放的一面。

 李学武谈吐算不上优雅,但绝对的爽朗,说笑上并没有太多顾忌。

 看得出来,上官家的家教很严,餐桌上只有上官宏正与李学武交谈最多。

 上官琪的三个哥哥伯文、仲武、叔权只在李学武问及,或者涉及到他们的话题时才会开口。

 李学武是比较会聊天的,当第一道爽口菜端上来的时候,双方已经缓和了第一次见面的尴尬和僵硬。

 他从这处餐厅开始聊起,讲了红星厂在最近两年的变化。

 包括正在营建的生态化工业区,以及其他工业项目和未来的计划。

 从一个轧钢厂向钢铁集团进发,宏伟目标之下是严苛的工程施工管理和高效的经济创收手段,以及不断进步的工业成果。

 上官一家人还是第一次这么全面客观地了解红星厂,了解为之奋斗和工作的单位。

 李学武讲了工业目标,又讲了服务和生活,从生态化工业区,讲到了城市土地置换后的再发展等等,让一家人听的聚精会神。

 最后,热菜全都上来,他又讲到了飞行器,从头到尾地介绍了红星厂的目标。

 包括无人机的展望和定位,以及对其未来在兵用和民用领域做了系统的阐述。

 最后,在红酒的促使下,李学武开始向上官一家征求意见和听取他们的建议。

 他说了这么多,就是铺垫好,请这一家人说的。

 这一晚他准备的很是充分,有的是时间听他们慢慢说。

 ……

 “谢谢您的款待,”上官宏正握着李学武的手说道:“您的风度和学识让我刷新了对年轻干部的认知上限。”

 “爸爸——”

 上官琪担心李学武对年轻干部一次较为忌讳,更担心父亲的这种评价会冒犯到李学武。

 她有些歉意地看向李学武说道:“我爸爸难得这么开心,喝的有点多。”

 “能跟专家学习和请教,今晚我也很开心。”

 李学武很照顾知识分子的矫情,并没有在意对方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