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第2页)

 读书人也是人。有了机会,也就等于有了希望,一门心思往上爬不好吗?捞钱、捞利、捞名誉不好吗?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当然渴望一展抱负,青史留名。对于当权者来说,他们不要胡言乱语,激化底层矛盾也就够了。各取所需。 

 为何历代皇帝忌惮的虽多为武将,但往往把持朝政的却是文臣? 

 武将可以通过刀兵来争天下,文臣可以通过笔杆子来乱天下,都不是省油的灯。没有文人领头,光靠刀兵,那与土匪何异? 

 稍做思绪,纪贤躬身以礼。“儿臣定会为父皇分忧。” 

 隆圣帝微微颔首。“遇到有真才实学之人,往东宫调几个过去。你是太子,该加设一些随侍的属官。” 

 “父皇,如今的大周正是用人之际,朝廷也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东宫人手尚且宽裕,暂时就不必增加了。”言罢,纪贤将头低下三分。 

 隆圣帝嘴角上扬。“也罢。朝廷现在确实人手不足,如若遇到大的变故,填漏补缺必不可少。你有心了。” 

 南征之事,不能叫变故。按照隆圣帝所言,恐怕是徐平在瑜州办的差事。会牵出很多人吗?还是说,会把三大内府拉进来?纪贤心中估算起了后续可能发生的情况。“对了父皇,徐平已年过十六,依儿臣看,当择一皇妹许之吧。” 

 隆圣帝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这种事情可不像是纪贤会妄议的。“皇儿怎么突然想到此事?你与永宁关系尚好,平日里称兄道弟的,莫不是他与你私下聊过?” 

 纪贤轻声笑道:“这倒是没有。儿臣偶然在靖北王府遇到了司徒家的小姐,见二人相谈甚欢,故而想到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