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587章 暴发户

    历史上的1993年是奥斯卡金项奖的小年,除了《闻香识女人》《惊情四百年》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影片,在最佳外语片上的竞争上也是一样。

    入围最佳外语片的四部电影《爱的领地》(俄罗斯)、《达恩斯教士》(比利时)、《冒牌货》(德国)、《情证今生》(法国),同样乏善可陈。

    最后是由《情证今生》获得了最佳外语片奖。

    如今多了《秋菊打官司》和《霸王别姬》的竞争,单就艺术成就和获奖成绩而言,这两部作品要甩开以上四部电影一条街。

    「希望不小,不过得奖这种事有时候也看运气。」

    「要是能得奖,那可真是破纪录了!

    1

    得奖这种事就好像爬山,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的高峰中国电影都攀登过去了,剩下奥斯卡这唯一的一座高山还立在这,管是电影界还是普通民众,自然都是横竖看着不顺眼。

    聊看电影,大家文谈到了大年初一刚刚上映的《赤壁大战》。

    现场这些人都算是如今的城市中产,今年《赤壁大战》上映前后的宣传攻势如火如茶,这几天还有许多媒体也报道了电影上映的盛况,大家赶时髦去看个贺岁档电影也不奇怪。

    林朝阳也好奇他们对这部电影的观感,于是多问了几句。

    大家对电影的普遍评价都不错,也有几个人是持批评意见的。

    就比如苏牧,他毕业后分到燕影戏文系,现在已经是副教授了,因为从事相关行业,他对《赤壁大战》的要求格外严格。

    「从商业上来说,《赤壁大战》是一部成功的片子。但在艺术上,谢靳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特色和艺术诉求。

    这部电影里的谢靳太矛盾了,他要顾全商业,让电影好看,就必须从英雄史观的角度出发去塑造曹操、赵云、刘备、诸葛亮、周瑜这些人。

    但他拍三国,又希望展现「兴亡百姓皆苦」的一面,就像电影中赤壁大战结束后的那个镜头。

    完全可以用长镜头展现土兵和百姓饱受战争的摧残,胜利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我能看出来他想把关注聚焦到个体、到具体的人身上,可他不敢,他怕,他怕破坏电影前两个小时的塑造、怕破坏大过年观众看电影的喜庆气氛」

    谈到自己的本行,苏牧滔滔不绝,有人怕林朝阳不喜他这些话,出声打岔,

    林朝阳见状笑着说道:

    「苏牧说的挺好,言之有物。《赤壁大战》投资太大,创造了中国影史记录,谢靳他为商业妥协也是不得已为之,他做的其实已经很好了。」

    苏牧点点头,「这一点我不否认。站在普通观影者的角度,这部电影是很不错的。在投资方角度来说,它也是成功的。我的评价仅限于学术角度。」

    《赤壁大战》从大年初一上映,到今天刚好九天,首周票房数据昨天出炉。

    其中内地2450万元,香江1869万港元,湾岛8460万台币,统一以人民币来计算的话,大概就是5500万元左右。

    如此票房成绩,绝对要算巨大成功了。

    另外如日韩、东南亚等市场上映未满一周,票房数字还未出炉,但各地发行商反响都很不错。

    尤其是在日本,仅仅上映三天时间,热度已经超越了同期的的日本本土和好莱坞电影,直追程龙电影的热度。

    谈了好一会儿电影,林朝阳觉得话题在自己身上停留的时间太长了,将话题转移到了梁佐身上,他抱着胳膊乐呵呵的看着大家聊天。

    宴会进入尾声,气氛仍旧其乐融融,这时包厢的门突然被人推开,众人望过去,只见两个陌生的面孔站在门口。

    「诸位老师好、学长学姐们好!」

    为首一人身材富态,油光满面,见着大家就笑呵呵的拱手致意。

    众人互相看了看,不知道这是何许人也,林朝阳倒是看着那人旁边的年轻人眼熟。

    「现在胖得厉害,大家现在都认不得我了。我是79级国政系的余雪松,以前经常参加五四文学社的活动。」

    胖子这么一介绍,有两个人立刻有印象了,陈健功上前左右看了看他,「你是余雪松?」

    「如假包换!」

    「你这变化—太大了。

    「瞎,人到中年发福了。」

    虽然在场认识余雪松的不多,但见真是燕大的同学,大家还是热情的招呼起了他。

    站在他身边的小年轻也跟着进来了,余雪松介绍说:「这也是我们燕大的学弟,经济系的研究生小黄。」

    被呼作小黄的年轻人,礼貌的跟大家打了个招呼,特意凑到林朝阳身旁。

    「林叔叔好!」

    众人听着他这称呼一脸懵,这是打哪儿论的?学弟变侄子了?

    林朝阳看着他那张脸,犹豫着问道:「你是胡文琼的儿子?」

    小黄笑着说道:「您真是好记性。」

    胡文琼是林朝阳图书馆的老同事,当年对林朝阳刚上班时还挺照顾。

    小黄叫黄建辉,那时候胡文琼上班,到了寒暑假黄建辉就会跟着他妈妈到图书馆去看书。

    「你都长这么大了!」林朝阳感慨了一声,又问道:「你妈现在怎么样?」

    「前两年退休了,现在发挥余热,去倒卖图书了。」

    「人家是停职下海,她是退休下海啊!」林朝阳笑着调侃道。

    因为是老同事的儿子,林朝阳对黄建辉的态度很亲切。

    在他和黄建辉聊天的时候,一旁跟大家闲聊的余雪松一直关注着两人,见时机差不多了,找了个由头便跑了过来。

    「小黄,没想到你跟朝阳老师这么熟!朝阳老师,当年您在学校的风采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啊!」

    余雪松举着酒杯过来敬酒,态度热情中带着些讨好,林朝阳和他碰了个杯。

    余雪松刚才自来熟的跟陈健功等人讲过他毕业后的发家史,他家在香江有亲属,毕业后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遵循分配,而是直接去了香江。

    到香江之后跟亲戚做起了建筑,后来又自己承包工程,变成了包工头,经历也算励志。

    提到自己回燕京的目的,余雪松说:「这些年为稻梁谋,说来也是愧对燕大的教育。」

    「去年我注意到内地的电影政策放开了,就想着回来办个电影公司,做点文化生意,也算是对得起知识分子这四个字。」

    「现在正在筹划第一部电影,我打算以我们燕大为背景,以海子的生和死为主线,讲述新时期的诗歌浪潮,和八十年代的光辉历程——”

    余雪松口若悬河的讲述着他的文艺情结,当他提到诗歌和海子的时候,打动了在场不少人,大家对他要筹备的电影也充满了兴趣,一个劲几的追问。

    余雪松一边应付着大家的问题,一边把注意力都放到林朝阳身上。

    说了半天,最后他才说道:「电影这行我是初出茅庐,林氏影业的大名我是如雷贯耳,今天有幸遇到您,特希望能有个合作的机会。」

    铺垫了半天,余雪松终于图穷匕见。

    实际上从他进门,林朝阳就察觉出了他的用意。

    这人出身燕大不假,把自己包装的也很好,但身上的那股油滑、市偿,让林朝阳本能的不喜。

    尤其是听了他的电影策划,感觉更不靠谱。

    「电影公司的事都是我爱人在管,我不参与。我给你个电话,你联系燕京这边的人吧。」

    尽管不喜余雪松这个人,但林朝阳还是给了他一个面子,这其中黄建辉这个老同事的儿子占了相当大的因素。

    「感谢朝阳老师的支持!」余雪松脸色激动。

    「用不着。」林朝阳摆了摆手,说道:「具体的事情还得你们自己去谈。」

    「是是,我明白。」余雪松连连点头。

    接着他文给自己倒了杯酒,敬给林朝阳。

    「朝阳老师,那我就先告辞了。」

    「各位师友,我先走了!」

    众人闹了半天才明白过来,敢情这斯跑过来是为了抱林朝阳大腿的,亏他们还以为是余雪松真是见了老同学分外亲切呢。

    胚!恶心!

    待余雪松走后,众人纷纷吐槽起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也少不了调侃林朝阳几句。

    陶玉书如今成了香江的大老板这件事,在他们的小圈子里早已传开了。

    从当年教授之女下嫁农村穷小子,到陶玉书顶起半边天,打下一片大大的江山,连公司名字都是用的林朝阳的姓氏。

    在大家的眼中,林朝阳娶了陶玉书简直是祖坟冒青烟了。

    上辈子踩着多少狗屎,才能娶到这么才貌双全,又忠贞不渝的伴侣。

    想想都让人羡慕嫉妒恨!

    说说笑笑之间聚会结束,出了包厢,林朝阳正打算跟大家道别,就见不远处有个熟悉的面孔在朝他这边张望。

    林朝阳走了过去,「西川,你怎么在这?」

    「朝阳老师!」西川跟林朝阳问了个好,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来跟人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