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有一个长沙王在煞风景地吹捧他祖父,而且吹捧的内容还是他祖父不费吹灰之力,只要坐在那里就有的是人主动替他分忧解决心腹大患。
作为陛下眼里的“心腹大患”之一,群臣依然只能选择假装没听见,然后按照原计划乖乖地替陛下分忧。
没办法,谁让殿后还杵着个能揭所有人老底的女声呢?
负隅顽抗是没有用的。
现在认栽了,只会暴露一部分的罪状。要是死活不肯放弃抵抗,保不齐连几岁不再尿床都能被抖出来。
群臣衷心地希望,以后女声能少关心一点国家大事。她继续去吃瓜挺好的,就吃点无伤大雅的小瓜,比如中书舍人深夜啼哭那种。
中书舍人:……
看似煊赫的利益集团,在纷纷触及到自己的利益时,也能迅速散为一盘散沙。
顾之禾故意当着女声的面揭发,果然引起了对方的兴趣。一切和他预料的不差,在对方无意的协助下,成功完成了分化。
但这只是个开始。
这群朋党只是和恩师割席了而已。
事实上,他们私底下依然是同党。老师不能继续当党派的魁首,不代表他们不能选出新的魁首来。
那些人看似已经向皇帝投了诚,但这里头真心的有几个,假意的又有几个,并不好说。
不过这也不是他需要操心的。
顾之禾的任务就是继续打击朋党,在里头挑出可用之人,那是陛下的事情,用不着他来越俎代庖。
这方面,始皇帝陛下确实是行家。
朝中很快进行了一番人员变动,有人升职了,有人降职了。试图潜伏在人群中伺机而动的,基本都被揪了出来。
这群人很快意识到,他们从一开始就不该选择暗中反抗。因为没有任何意义,真要反抗,还不如正面刚,闹得轰轰烈烈,还有一丝赢的可能性。
现在大家嘴上都说着要和朋党割席,全部潜在暗处。彼此之间也不知谁是同盟,这就很尴尬了。
遇到危险,想求援都不知道求谁。
扶苏觉得他们傻。
这不是正好方便逐个击破吗?
理由都是现成的,女主曝光了他们的罪责。如果诸位还觉得不够,没关系,他可以把之前积攒的把柄一起拿出来。
有几个党派成员私底下互相对了暗号,确定彼此是同样的心思。找了个机会暗中聚会,商量后续该怎么办才好。
还没开始商量呢,扶苏带人上门了。
之前组建的盯梢队伍真的很好使,居然跟踪到了他们私下聚会这件事。连地点都扒得清清楚楚,非常好用。
看到扶苏和卫兵出现,几人面色灰败。
大约也是知道自己没了挣扎的余地,他们干脆也就不再示弱,把想说的话直接说了。
其中一人骂道:
“无耻小儿!竟派人跟踪老夫!”
扶苏贴心地纠正道:
“错了,我年纪比你大。”
那人:???
这是重点吗?
另一个则冷笑着说:
“向皇帝投诚也不过如此,该遭清算时,依旧要遭清算,谁也逃不掉。()?()”
扶苏想了想:
“这话你在这里说没用,你应该之前在朝堂上说,这样挑拨离间还能有点效果。()?()”
第二人:……
他大爷的,好气!
和九江王是辩不赢的,剩下的人没有再自取其辱,一个两个束手就擒。
扶苏满载而归。
打击第一书院只是个开始,接下来剩余的书院也休想幸免。这些学堂书院的乱象也该管管了,民办学堂也得有个规章制度。
在他大秦,做什么事情都得按规矩来,老秦人不介意给每件事每个东西都编一套完整的流程,比如耕牛就有单独的牛律。
希望本朝臣民尽快接受。
隔了几日是殿试,秦政特意抽出了一下午的时间来监考。为什么不选上午,因为没空。
殿试的试题也是父子俩出的。
既然是殿试,难度肯定要比会试大,不然显现不出这批学子的能力。他们可是扶苏精挑细选出来的,综合实力强悍,大部分题目都答得不错的那种好苗子。
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难题才能拉开差距。正好朝中最近频繁有高官被削,他们要是表现好,明天就能走马上任。
虽说最初只能以“代某某()?()”
的名义当个实习生,可只要表现得不拉跨,转正还是没有难度的。
毕竟朝中暂时也找不到太多合适的自己人接手那些位置,哪怕觉得他们有些德不配位,也得等有人选了再行顶替。
所以短时间内,众人不必担心自己转正后是降职转正。
最起码要等下一轮殿试吧。
算算日子,还有半年呢。
本次殿试的题目只有一道,但是考察了贡生们的多项能力。拿到题目的时候,即便心里已经有了准备,不少人也是倒吸一口凉气。
题目直接选取了本位面历史上一次出名的事件,预设考生是当时朝野中的一员。要求他们以对方的身份,在事件中保全自身的同时,提出解决方案。
类似的题目会试也考过。
但当时只是说考生们作为仓部的司庾应该怎么把自己摘出去,并没有考察后续要如何查清藏税案、追回赋税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
这次的不同,从案件发生到结束,要求考生在一下午的时间里,写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出来。
而本次的题目描述,甚至都没有详细讲解这次事件到底发生了什么,它只是笼统地提及了大概。
虽然没听说过这件事的考生看完试题也能知道发生了什么,可到底缺失了很多细节方面的内容,答题时自然做不到尽善尽美。
题干这么写,自然是扶苏的主意。
扶苏微微一笑:
“读史可以明智,希望诸位日后有空多了解一番既往历史。?()?4?#?#??()?()”
四书五经里包含着《春秋》,这是一部史书。但可惜的是,它只是记录春秋时期历史的史书。
儒生们天天研究《春秋》,研究的重点却不是历史事件本身,而是孔子在这篇著作里表达的观点。()?()
那一系列的《春秋某某传》《某氏春秋》,更是其中的重灾区。连孔子写错一个字都要反复琢磨,已经是本末倒置了。
■想看无字惊鸿写的《大秦地府日常》第 192 章 铺垫吗?请记住.的域名[(.)]■5■&?&?■
()?()
如果读史不是为了了解过往、学习借鉴引以为戒,那么读它做什么呢?作者本身在历史面前应该是排在最后的那个研究对象才对。()?()
考生们若有所思。()?()
殿试考砸了,其实并不影响他们任官。只不过拿不到太高的官位,不过对比连殿试都进不了的考生,他们的起点还是跟高一些的。
想通了这一点,心态就能放平一些。
那么接下来,就是努力发挥出自己的实力了。
了解历史的人,占据一定的先机。不了解的人,也可以通过列举不同的可能性、分别进行分析,来为自己创造优势。
一下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考完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双眼发黑。高强度的脑力活动让他们都觉得有些吃不消,所有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发挥出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
接下来就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每一份答卷都满满当当许多页纸,没有一个人敷衍。
秦政并没有认真去看,而是以极快的速度随意扫了几眼。他翻页的动作像是在清点纸张数量一样,让周围其他几个陪考官都怀疑陛下到底看没看。
扫完,秦政点评道:
“态度不错。”
字迹端正,下笔认真,写得字数也不少,而且粗略一扫没有太多堆砌的辞藻和翻来覆去的车轱辘话凑字数。
有些人态度谨小慎微一些,字里行间就能看出来。有些人更具自信,行文中也能透露出一股风采。
秦政微微露出一点笑意:
“明日下午,再考一场。”
陪考官们:啊???
不是,怎么还要加试啊?
秦政的笑意收敛起来:
“诸卿莫非有意见?”
陪考官连忙摇头,不敢不敢。
你们都能一声不吭地换了科举试卷,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加试一场就加试一场,对比起之前那个阵仗,这都不算什么了。
往年贡生们考完殿试都要现场等待,一般来说阅卷还是挺快的,天黑前就能得到最终的排名。
当然,不是所有朝代都这样,但本朝确实是这样的。
因为本朝殿试一般就一两道题目,一上午就考完了。考官们先阅卷,选出觉得最好的几份递给陛下,陛下再看一遍,就能选出一甲和二甲头名了。
剩下的二甲和三甲,基本都是由考官们商量着排序。
不过今年不同,殿试挪到了下午。
考了一下午,天都快黑了,哪里还有时间批改考卷?除非考官们连夜阅卷,但他们连夜,皇帝又不会熬夜干这个。
所以众人都做好了明天出成绩的准备。
应该这么说,已经做好了明天下午出成绩的准备。
宫中侍从引
着考生们前往一处宫殿:()?()
“诸位暂且在宫中休息一夜,等殿试结果出来后再出宫。”()?()
有考生为人谨慎,想得多一些。猜测可能是怕结果出来前,他们在外头遇到意外,不如留在宫内安全。()?()
朝中偶尔也有开个持续几天的超级大朝会的情况存在,所以在前宫区域给百官预留了留宿的宫室。
2本作者无字惊鸿提醒您最全的《大秦地府日常》尽在[],域名[(.)]2?2&?&?2
()?()
本次进入殿试的贡生只有几十名,远不如百官数量多,完全能住得下。
侍从一边引路一边介绍:
“诸位就住在文华宫,文华宫中设有藏书阁。若是觉得闷了,可以去藏书阁借阅书籍。”
“隔壁是武英宫,一般是武将们留宿的宫室。那里设置了小型的校场,如今无人居住,想习武也可以去那边。”
别的宫室他们就没有介绍了,显然只有这两个宫室是可以随意走动的。前宫的禁区不如后宫多,但作为外来者,大家也不至于傻到在皇宫里头乱逛。
考生们很快在侍者的引导下分好了暂住的宿舍,居住条件不算特别好,毕竟是用来临时住一住的,多的时候一间要挤好几人。
百官能挤,他们学子有什么挤不得的?何况学子人少,还不至于要多人挤一间。
宫中提供了换洗衣裳。
众人写试卷出了一身的汗,没有条件沐浴,只能打水擦拭了一下,换上干净清爽的衣衫。
不过直接就歇下的人不多。
大家都对宫中藏书感兴趣,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很快就三两结伴进入了藏书阁,挑选书籍进行借阅。
借书处的宫侍说这里的并非孤本,都是印刷的副本。但依旧希望诸位查阅时小心一些,爱惜书本。如有不慎损毁,需要照价赔偿。
没人会在宫里做小动作坑别人。
所以大家全都相安无事地借了自己想看的书,离别人的书远远的,怕碰坏了让侍者以为自己是故意陷害的。
可能是受到考卷的影响,大半考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借阅史书,其中想借阅和考题相关的那份史书者数量多些。原本还担心书不够,过去一找才发现,史书区域的书架上每本书都放了许多份。
那就不用争抢了,每人拿一本即可。
一人对数字敏感些,扫了一眼就能数出有多少本。他很快“咦”了一声,但犹豫着要不要出声将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说有说的好处,不说有不说的考量。
书本数量恰好和考生人数一致。
同行的考生追问道:
“怎么了?”
那人纠结了一下,实话实说:
“史书应该是陛下故意留在这里供我等借阅的,数量和考生人数分毫不差。”
既然说了,他便决定出去和所有人分享这个发现。但更深层次的分析他没说,担心坏了陛下的安排。
考生们都挺听劝的,闻言立刻都去借了一本史书,回去翻看和试题有关的那一段历史记录。
哪怕其中有些人早就看过了,也并不介意再去研究一遍。很多细节他们不一定记得清
楚,当初看的时候也没刻意去记,或许存在偏差。()?()
秦政收到了侍者传来的消息。()?()
他对考生们的表现尚算满意:
?无字惊鸿提醒您《大秦地府日常》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
“分享消息的那个,分寸拿捏得不错。”()?()
既展现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团队意识,又很有分寸的没有贸然进行长篇分析,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考生们。
他很聪明,可以猜透设局者的意图。
秦政确实是故意留下史书给他们看的,而留下史书的目的,则和第二日的加试有关系。
考生们点灯夜读看完了那段历史。
第二天上午依旧有人继续钻研那段内容,觉得自己昨晚研究得还不够透彻。不过更多的人选择去了解其他历史事件,或者换自己昨日挑选的另一本书阅读。
直到用过午膳,考生们再一次被引到了昨日殿试的大殿。
他们心想,肯定是要公布成绩了。
唯有几个参透了奥妙的考生缄默不言,默默在心里回忆之前悉心研究过的史书。
入殿后,他们发现昨日的桌案还没撤。
问题不大,可能要坐在位置上等结果宣布吧,或许试卷还会下发回来,甚至有先生们的批复呢。
但也有人意识到了不对劲。
一位陪考官板着脸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沓试卷,开始挨个分发。
大家看了一眼,是昨日的试卷,还有他们当时在固定位置留下的姓名。当时答题并不是在试卷上直接作答的,而是有几张答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