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沈宁和陆凤阁结婚时,同性婚姻还没合法,结婚也得低调,只是发了一则联姻声明,表明接下来沈氏和陆氏将进行亲密无间的全面战略合作。

两家联合请了亲朋好友、商业伙伴,见证了沈宁和陆凤阁的世纪握手。

精明人看出来是联姻,糊涂点的还以为是认义兄弟。

晚宴在港城举行,港圈名流荟萃,沈宁熟练地用外语和他们交谈,他和陆凤阁站在一起,比当时被无数人追捧的天王天后更璀璨夺目,是可以原地出道的资质。

所有人都以为沈宁会留在港城,毕竟港城娱乐、艺术都处于一个时代的巅峰。

沈宁这样留洋归来的时髦少爷,手里握着父辈给的基金会、拍卖会、艺术馆,从事公益、艺术什么都好,总之能帮陆凤阁打通许多关系圈。

不料,晚宴结束后,沈宁便乘坐飞机回到南城,和陆凤阁分隔两地。

他住到了陆家的小别墅,一个司机一个阿姨,陆老另有住处,不跟小辈住在一起。

沈宁很喜欢自己的花神灵脉,一毕业就回到祖国怀抱,温养灵气。

他看了两本古代聊斋志异,单方面悟到了精怪灵气的保存守则——要吸收日月精华,就要和土地亲密接触。

所以沈宁也很喜欢陆老给他的三层小洋楼,他住在一楼,每天光着脚踩在地上,也不铺地毯,踏实地和大地母亲紧密相依。

真的,他没骗人,不然怎么每次光脚练书法就比穿鞋时要好看呢?

书法要笔力遒劲,讲究笔锋,繁体字更是笔走龙蛇,沈宁习惯了用圆珠笔写法语和英语,感觉自己写出来的字软绵绵的没有风骨。

他坐在书房里,枕腕练习,手肘搭在桌子上,偶尔还用左手垫着右手。

一个月后,他改成悬腕,肘部大部分离开桌子,只在臂弯处借一个支点。

两个月后,他站了起来,悬肘书写,手臂彻底离开桌子,笔尖愈发自由,挥豪自如。

但丑。

沈宁踢开毛拖鞋,双腿微分站立,气沉丹田,开始模仿颜体。

刘姨路过书房瞧见,哎呀,这可不得了,大冬天的还赤脚,房子没有装地暖,不得冻着了?

“先生你今天写得真好看啊。”阿姨闭着眼睛夸奖,“我们早点结束好不好?”

沈宁抿了抿唇:“是吗?”

刘姨:“陆先生也练书法,我虽然不会,但耳濡目染,鉴别好坏会的。先生你写得很好啦。”

耳濡目染是什么意思?

沈宁心想,陆凤阁书法一定很烂,烂到刘姨都觉得他写的比较好看。

他一光脚刘姨就夸他进步神速。

他一定是被神州的灵气眷顾了,才能练好老祖宗传下来的笔墨丹青。

沈宁一边打理自己的产业,一边兢兢业业地练习繁体书法。

港城八卦说陆凤阁最近同一个女星纠缠不清。

沈宁兴致勃勃地翻开八卦杂志,他特意托人从港城寄回来,陆凤阁冷若冰霜的半身侧脸被劣质油墨印刷在杂志封面,一半是打着领带的他,一半是热裤吊带的女星,被拙劣地p在一起。

沈宁愣了一下,这还是时隔数月,第一次见到摆酒后的陆凤阁呢。

标题十分劲爆:[Y姓女星勇追富豪,明牌做三,喊话正室]

港城的确有很多富豪养外室,不少明星以傍上富豪为荣。这也是沈宁不喜欢这个地方的原因。

陆凤阁耳濡目染……耳濡目染这个成语是他从刘姨那里学会的,总之,陆凤阁会变得面目可憎。

沈宁正想着,他爸打电话过来。

“阿宁,你是不是和陆家小子一个电话都没打过?”

沈宁支吾了一声:“忙。”

“我有打过给他的助理,每次都说在应酬。”沈宁睁眼说瞎话。

沈老叹了口气:“外面都说你没存在感,你好歹做个样子。”

港城都在说,陆凤阁老婆没有存在感,倒是沈老这个岳父如同高压线般的存在,让陆凤阁不敢养外室。

说得陆凤阁跟赘婿似的,仿佛有朝一日得道就要踢开沈宁。这影响外界对两家的合作期望。

沈宁心想,凭什么我先给他打电话?他天天住家里,陆凤阁天天住酒店,怎么看都应该是他往家里打。

沈老支招:“你不想打电话,那你写信啊,写信很浪漫的,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啊!

沈宁被爸爸随口引用的两句诗狠狠拿捏,鸿雁传书是很中国式浪漫,春江花月夜更是他喜欢的诗。

不管对象是谁,信可以写。

沈宁只想进行这个古老的仪式,不太在意内容,他弯着腰,从练书法的废纸篓里翻了翻,翻到一首能充数的诗,对折两次,塞进老款信封里。

沈宁交给邮差,没有交给南下出差的陆氏员工携带。

慢,才是寄信的精髓。“先生,这是陆先生寄回来的南洋参片,大冬天光脚要注意补气血,寒从脚起。”

“哦,不吃。”沈宁不太在意,人参当然要吃国内产的,才能吸收人参精华。

刘姨:“好像是给先生泡脚的。”

沈宁一噎:“我不喜欢泡脚。”

陆凤阁经常往家里寄东西,所以他爸爸来催自己,没有挑陆凤阁的毛病。

果然是八面玲珑的商人,沈宁能想象出陆凤阁巡视百货大楼,顺道撂下一句“包起来送回家”,就轻松完成了联络感情的任务。

然后刘姨负责根据沈宁的需要,把百货发挥出体贴的功能。

比如在一堆补品里挑中人参,结合他光脚这件事,给陆凤阁上高度。

呵。

半个月后,南城来信慢悠悠送入陆凤阁所在公司。

陆凤阁正伏案工作,门卫送来一封信,长途辗转,信封边缘不再利落。

落款的“沈宁”两个字也变得模糊。

他拿起裁纸刀,将封口割开。

一张写毛笔用的黄纸掉出来,在桌上铺展开来,竟是一句诗。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在发黄的信纸上,这句惦念被纸映衬出了恍然的孤独感。笔力有些艰涩,但看得出是苦练了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