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小李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怎么,难道你身为顾家妇到了庵堂,不想为我们顾氏祈福,而是想为李氏祈福?”
庵堂,祈福,顾氏,李氏……
顾宴之到底想干什么?
确实没有哪个家主夫人,老家主夫人搬出主院去住偏院的。
但是多的是夫人犯了错,被家中长辈送去庵堂里关着磋磨的,还美其名曰为家族祈福。
顾宴之是想给她罗织罪名?
秋露刚刚下过毒……可是她并没有要秋露毒死顾宴之和谢氏啊,只是让她杀那两个不忠的东西,毕竟她心里也清楚,就凭秋露一个小丫头不但毒不死顾宴之,还会打草惊蛇。
但有些事做了就说不清,不计较还好,真计较……
小李氏这时才意识问题的严重性。
她原以为就算顾宴之知道从前一些事,就算顾宴之手里有些把柄,但是为了顾氏的脸面,他都会过往不咎,顶多就是生气一阵子,不叫她母亲,闹些时日的别扭。
再怎么样,她也是他的继母,是看着他长大的。
就好像前天,秋露之事事发,他也没有来质问,而是将秋露交给了她。
等日后事情过去了,她再好好的哄一哄。
可如今……
如今怎么了?
如今只要顾演还活着,她再怎么样也是他嫡母。
“你大逆不道。”小李氏想通这节,瞬间又有了底气,斥责道:“你说,你把你父亲到底怎么样了?”
顾少卿并不回答她的问话,只反问道:“怎么,难不成你还对我父亲有情不成?”
顾少卿避而不答,小李氏心里咯噔一下。
有一股不祥的预感。
顾少卿冷笑一声,“别做出这一副深情的死样子。你若真对我父亲有情,也不可能这六年都不去看望。”
顾少卿说着上前一步。
“还有顾琅之。顾琅之若对父亲还有儒雅慕之思,也不可能这六年都没有去三清观请安。”
小李氏说不出话来。
她不去三清观,是因为她不敢轻易的离开顾氏大宅。
三清观并不在范阳城郊,而是在范阳与云州的交界之处。
以她的尊贵和年纪,只能乘坐马车前去,不可能骑马日夜兼程而行。
如此,去一趟少说也要三四天。
若是略有停留,略作休息,一来一回起码半个月都不止。
而范阳与云州交界之处,山匪横行,她担心路上安全,不愿意自己处于险地,也不放心顾琅之前去。
况且,当初老家主临死之后,也有过交待,让他们无事不要去打扰他的修行。
小李氏正要开口辩驳,顾少卿却道:“别拿祖父搪塞。有心之人百无禁忌,你若真念着夫妻的情份去探望,顾氏族人之中难不成还有人会降罪于你?比如本少家主。”
小李氏也不得不承认,这六年来,唯一上山探望过家主顾演的人,确实是顾宴之。
而顾氏族老们除了口头说上几句,又有谁真的较真出来说来责罚。
反而还得了个孝顺的名头。
可是,便是顾少卿这个唯一上山去探望过顾演的人,两次上三清观却都没有见到顾演。
当然顾宴之也不可能告诉小李氏,他没有见到他父亲。
当初不告诉,是因为对小李氏还有一丝母子之情,不想小李氏难过。
如今不告诉却是不必告之。
他的父亲顾演本就是个风流之人,不但风流,还多情,耳根子软,很容易被女人哄骗意志不坚定,根骨不行后天也不勤修,到了三十,境界还停留在五重天,无法震涉它人,祖父这才不将顾氏的家业越过顾演交给他。
小李氏以为顾演是碍于老头子之令,不得不在三清观里清修。
可实际上,那里却是他的天堂。
因为顾演不但对女人耳根子软,对旁人也是。
初时去三清观可能确有不甘,但时间一长,早就忘了。
此前在顾氏还碍于家主的威严,还注意些名声在,还有族老压着,行止有些收捡,于女人一事上不敢过于表现。
然到了三清观之中不到一年,就蓄了好几个美婢,还养了妓子。
更被观中一老道带动着炼起了丹药,一心想着啥啥不倒,长生不死。
他根本就不想回来。
关键是他不想回来,却又不想让家里的正妻认为他不想回,总自以为聪明的想为自己留一条后路,所以,虽然小李氏没有去看他,但小李氏给他写信,他带回来的话,永远是让小李氏帮他守住顾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