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天命 作品

第361章 本侯会给你一个不能拒绝的条件(74k,求订阅)

 第361章 本侯会给你一个不能拒绝的条件(7.4k,求订阅)

 “海外?”

 戒尘禅师面露迟疑之色,他不禁摇头道:

 “楚施主,这海外有妖雾,每到海神节,就会飘到海岸,甚至上岸。”

 “这些妖雾来袭,元神强者都要退避三舍,免得折损寿命。”

 “天下百姓闻妖雾而色变,以为去海外必死,如何肯向外迁徙?”

 海上飘着迷雾,阻挡人族的步伐。

 任何武者都不愿意去,假设你原本有200岁的寿命,妖雾吸多了,就变成100岁,谁乐意呢?

 更何况这些迷雾有一个特点,修为越高,寿命折损越多。

 面对戒尘禅师的疑问,楚无疆早有准备,他沉声道:

 “对于元神强者来说,他们需要吸收天地元气,吸得越多,危害越大。”

 “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像生活在空气糟糕的环境下,折损寿命的力度,不会那么大。”

 “两害相权取其轻。”

 “一个是继续放任圣州百姓南下,与巫州百姓厮杀。”

 “一个是迁徙到海外的岛屿,尝试定居,每当迷雾降临的时候,我们可以撤回来。”

 如果进行测量的话,普通人在圣皇大阵外居住,大约天然寿命会折损30年左右。

 但天命王朝,没有习武的人,他们的人均寿命在30岁-40岁之间。

 按照冷酷的计算方式,迷雾的折寿,真有那么重要吗?

 楚无疆想到这里,补充道:

 “至于百姓愿不愿意去。”

 “大师可知道镇海城,与定海城周围,生活着大量的百姓。”

 “这些百姓随时可能遭受鲛人的偷袭。”

 “在漫长的时间里,他们仍然愿意冒着住在定海城周围,大师可知为何?”

 戒尘禅师摇了摇头:

 “贫僧不知。”

 楚无疆长叹一声:

 “因为在这里居住,不需要缴纳人丁赋,不需要缴纳田赋等等。”

 “比起鲛人可能的偷袭,还是赋税比较可怕。”

 “本侯上一次去镇海城,定海城的时候,还有百姓偷偷询问。”

 “他们说‘大人,这鲛人输了以后,赋税是不是要加回去了。’比起鲛人来说,他们更担心赋税增长。”

 镇海城,定海城附近的居民,本质上是为军事服务的。

 人烟密集地方,圣皇大阵的威力就大,对于妖魔的压制力也会更强。

 戒尘禅师曾经也是苦日子出身的。

 但他很快就发了财,做了酒肉和尚,肥头大耳,像个弥勒佛似的,出行都要穿金戴银,比银州的富商还要像富人。

 戒尘禅师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号,继续提出问题道:

 “楚施主言之有理,可即使我们解决百姓迁徙问题。”

 “但海外依然立不住。”

 “除了这海岛之上,除了能捕鱼,能狩猎,还能有什么产出?”

 “总不能指望每個渔夫都能发现龙鲤,捕获宝鱼吧。”

 数百年下来,镇海侯发现不少岛屿,但这些岛屿的开发力度都很低。

 人族在海外的岛屿连种植园经济都不算。

 只有捕捞,采集,打猎这些比较原始的方法。

 毕竟每年的海神节,妖雾就会扩张一次,大量的作物要么死去,要么吸收毒素,变得不可食用。

 尽管还是有部分粮食存活,但产量实在太低了,不足以供养大量的人口。

 只有渔夫,猎人还能勉强维持。

 戒尘禅师见楚无疆没有反驳,补充说道:

 “而在巫州拓荒的领地,则能代代生活下去。”

 “森林能变成田地,养活更多的人。”

 戒尘禅师是净财院的首座,他对于一件事能不能干,还是了解的。

 楚无疆指着戒尘禅师带来纺纱机,笑道:

 “有了大师所做的机器,我们在海外便能立住。”

 “海外岛屿种粮食不行,还可以安置工人嘛。”

 “丝州依靠布匹,行销天下,海外的岛屿也可以做到。”

 戒尘禅师头疼道:

 “楚施主,您在开玩笑吗?”

 “这纺纱机要用,起码要有棉花,或者蚕丝!”

 “海外哪来的……”

 戒尘禅师突然意识到什么,不由地开口道:

 “大人是想尝试种棉花,还是亚麻?”

 楚无疆点头道:

 “对。”

 “本侯查阅过了镇海侯府开发海外的经验,他们总是想在海岛上种粮食。”

 “偏偏妖雾污染过的岛屿,很难长出粮食,即使种出粮食,也大多有害。”

 “那为什么不反其道而行之,种一些亚麻,棉花来试试呢?”

 “这些作用不是用来吃的,那问题就会大大减轻。”

 楚无疆去过烟波岛,上面仍长满植被,它们在妖雾的污染下,变得不可食用。

 对这世界的人来说,不能种粮食,等于很难定居。

 而楚无疆来说,粮食问题可以通过贸易来解决。

 戒尘禅师下意识地反驳道:

 “可是海岛上的百姓吃什么?”

 楚无疆笑道:

 “当然是从龙州,圣州运粮过去。”

 戒尘禅师不解地问道:

 “那这有什么区别呢?”

 楚无疆拿出堪舆图,上面有镇海侯府多年探索的资料,上面标注着大大小小数百个岛屿,还有很多尚未发现的岛屿。

 “当然有区别。”

 “丝州,龙州,都有大量的土地种植棉花,种植亚麻。”

 “如果海岛能种植亚麻等作物,那大陆上就有更多的土地,用来种植粮食。”

 “这样整个大陆就能空出更多的土地,种植粮食。”

 正如楚无疆的前世,国家每年需要进口近亿吨的大豆,因为要是自己种的话,耕地是不够用的。

 现在楚无疆的想法是,既然海外岛屿种不了粮食,那可以尽量尝试种植经济作物,比如亚麻,棉花等等。

 用海外的岛屿来置换本地的耕地。

 打个比方,天命王朝有一亿亩耕地用来种棉花,现在他们在海外种了一亿亩的棉花,那么本土的耕地就能种粮食了。

 “如果我们在海外种植棉花,种植亚麻,那这纺纱机就能派上用场。”

 “若是棉花,亚麻种植成功,还能在岛上修建工坊,纺织布匹,再运回大陆。”

 “盘活整个大陆与海外领地,形成贸易循环。”

 这就是楚无疆为龙州做出的规划。

 戒尘禅师的眼睛逐渐明亮起来。

 这样的方法,也有人想过,但执行不了。

 第一,鲛人等妖魔的存在,使得海上贸易成为困难点。

 第二,要种植这种经济作物,需要大规模移民,才有利润可言。

 他不由得说道:

 “侯爷等等,让贫僧算一算账!”

 楚无疆露出笑容道:

 “没问题。”

 戒尘禅师与其说是和尚,他更像是一个豪商,精于算计。

 他从背包里掏出一个算盘,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过了一会儿,他却皱紧眉头,摇头道:

 “侯爷,恐怕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这很有可能会亏本,现在粮食的太贵了。”

 “如果要置办工坊,海外移民建设,这需要大量的粮食。”

 地主家请人做长工,干体力活,也需要让人吃肥肉,补充体力。

 这不是老爷们心善,而是你不给人吃好的,干不了重体力活,很有可能会咳血而死。

 工人比农夫会消耗更多的粮食。

 因为农夫在非工作时间,会懒洋洋地躺着,不是他们懒,而是尽可能减少体力消耗。

 工人长时间工作,除非当做消耗品,让五年之内必死无疑,否则消耗的粮食更多。

 楚无疆没算过这笔账,不禁问道:

 “会亏多少?”

 戒尘禅师沉声道:

 “十多年前,一斤米大约5文到7文钱,现在天下的米价涨到一斤20文钱。”

 “不仅如此,米价还在继续上涨。”

 “即使一切顺利,米价涨到25文钱到30文钱,这些雇佣的工人就太昂贵了。”

 1两银子等于1000文钱,换算成楚无疆的前世,即为1000块钱。

 在十多年前,灵米尚未问世,人口还没膨胀到极限,天命王朝的米价大约5块钱1斤。

 现在1斤米涨到20文钱。

 即使是前世的小康之家都难以承受,更不要说这时代了。

 工业革命的基石,是农业革命。

 你没有大量的廉价粮食供应,推动工业革命发展,会伴随严重的饥荒和死亡。

 楚无疆发现自己想当然了,没算过经济账。

 但他依然没有改变主意:

 “没关系的,任何买卖都要初期投入。”

 “我们不去做的话,米价只会越来越贵。”

 “米价越贵,这天下就越危险。”

 楚无疆不希望天下大乱。

 虽然武者能轻易镇压普通的百姓造反。

 但天运有变,谁说普通人不能在大时代中崛起呢?

 洪雁翎可以钓到七彩龙鲤,其他的气运之子,为什么不能钓到九彩龙鲤,甚至得到龙元等天材地宝。

 完全有可能。

 一旦民怨沸腾,天下倾塌,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戒尘禅师行礼道:

 “楚施主能为天下万民着想,贫僧佩服。”

 “贫僧确实听说过,在【丰州】有一教派唤作【玄元教】,他们极力抵制灵米,还在州府间流窜,放火烧灵米。”

 “这些年搞得朝廷很是头大,若是米价再涨上一些,这样的教派就会纷纷涌现。”

 社会压力大到一定程度,百姓就会自发地加入各种组织,以求自保。

 而这些组织也会吸纳武者,逐步壮大起来,窃夺人道气运。

 比如楚无疆的妖魔分身成为鲛人头领,能享受一点魔运。

 同样地,这些教派暗流涌动,就会形成气运之子,比一般的天才有更强的破坏力。

 各路草头王,江湖豪杰蜂拥而起,焉知不会冒出一条真龙来。

 楚无疆虽对自己有信心,却也不想跟真龙硬碰硬,最好消弭于无形之中。

 这些减轻社会压力的举动,是在给自己争取时间。

 特别是楚无疆听到戒尘禅师提起远方的丰州,更是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丰州是我朝的粮食产地之一,号称鱼米之乡。】

 【现在丰州的玄元教都在放火焚烧灵米,可见社会压力接近极限状态了。】

 【一旦粮价再次暴涨,更大规模的暴乱就会发生。】

 【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

 楚无疆迅速露出笑容:

 “所以楚家愿意承担初期的成本,这些建设的岛屿,都可以建立寺庙。”

 “法缘寺将会得到海外的信仰之地。”

 “这不比在巫州与缥缈宫作对,更有发展潜力吗?”

 他需要进一步拉拢法缘寺的投资。

 现在的楚家能拿出数百万两白银,但相较于海外动辄上千万两,乃至上亿两的投资,拉拢盟友一起干,就显得尤为关键。

 戒尘禅师不由得沉吟道:

 “楚施主,这样会投入太大了。”

 “贫僧虽能看到远期的收益,却很难说服方丈。”

 “一口气开发数百个岛屿,让百姓在海岛上种植经济作物,最后推动纺织业的发展。”

 “没有几千万两白银的投入,根本看不到一点水花。”

 “丝州有无数的百姓依靠纺织为生,他们的人工无限趋近于零。”

 “即使这纺纱机成功,贫僧也不敢说能赚多少银子。”

 戒尘禅师是一个算账派。

 在粮价高涨的年代,真正的赚钱方法是提高粮食的产量,任何大规模消耗粮食的行为,更容易亏钱。

 即使法缘寺和楚家都有大量的田产和粮食。

 但这些粮食本来可以卖出高价,现在却要喂给工人,岂不是等于浪费了白花花的银子。

 楚无疆知道这样的吸引力是不够的。

 法缘寺能稳定地赚钱,为什么要冒着风险去开拓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