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这设备的参数是不是哪里弄错了?”赵爱民抬起头问道。
杨厂长点点头,语气有些无奈,“我也是刚刚发现的。本来这批设备是要和上级单位签合同的,没想到对方突然提出来,说我们给的数据不对,可能是技术部的人在整理资料的时候出了纰漏。现在对方要求我们重新核对数据,但时间很紧,明天一早就得给答复。”
赵爱民听完,心里顿时一沉。他知道,这种事情马虎不得,一旦数据有误,不仅会影响设备采购,还可能导致厂里被扣上不专业的帽子,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厂长,您放心,我现在就去核对数据,争取今晚把问题查出来!”赵爱民站起身,语气坚定。
杨厂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露出一丝感激的笑意,“爱民啊,我就知道关键时候还得靠你。你是咱厂的技术骨干,这事儿要是能顺利解决,厂里上下都会记你一功。”
赵爱民点了点头,拿着文件匆匆走出办公室,心里却是一阵复杂。他既有些自豪,也有些压力。自豪的是厂长对他的信任,压力则是因为他知道,这次的事情绝不是小事,必须全力以赴。
回到技术部,赵爱民把文件摊开在桌上,仔细地对照每一项数据。他一边核对,一边在心里琢磨:“这种低级错误,按理说不应该发生,到底是谁负责整理的?还是说……有人故意疏忽?”
时间一点点过去,办公室里只剩下他翻阅文件的声音。外面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雨后的风吹进窗户,带来一丝凉意,但赵爱民顾不上这些。他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找出问题的根源,不能让厂里蒙受损失。
大约过了两个小时,赵爱民终于在一项关键数据中发现了问题。原来,是技术部的一个新人在输入数据时,把设备的耗能指标和效率指标搞混了,导致最终的数据完全错误。他眉头紧锁,心里有些不满:“这种基础性的错误,怎么能发生?新人也得有人带着,技术部的管理是不是有些松懈了?”
虽然心里有些不快,但赵爱民还是决定先把问题解决。他重新整理了正确的数据,并用自己的计算公式再次核对,确保万无一失。等到他把所有的数据都核对完毕,已经是深夜了。
赵爱民长长地舒了口气,揉了揉发酸的脖子,把整理好的数据打印出来,装订成册。他看了看手表,已经快凌晨了,但他并不觉得累,反而有种完成任务后的满足感。
“明天早上厂长看到这些,应该能放心了吧。”赵爱民自言自语道。他收拾好文件,准备回家,脑海中却又闪过一个念头:“这次的错误虽然查出来了,但技术部的管理问题不能忽视。等这件事过去了,我得和厂长提一提,不能总让这种低级错误拖厂里的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