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内的百姓,也哈着寒气,与小贩们,讨价还价。
活生生的烟火气息,顿时让陈安之兴奋了起来。
“王大人,咱们去哪里?”
王伯安闻言,也适时的睁开了眼睛。
“既是来视察官学,那便去余县官学看看!”
得到王伯安的指示,老方驾着马车,问明方向之后,朝着余县官学而去。
余县官学,就在县衙附近,就在县学隔壁,原本是县学的地方,后来江浙总督府发出官学通令,县令便将这里,一分为二,一半是县学,一半是官学。
来到官学,三人下了马车。
此时的官学,却是大门紧闭,上面还贴了封条。
唐寅只是看了一眼,便说道。
“官学暂封,此时也看不到什么,”
“师伯,不如找一些私塾看看?”
王伯安拢了拢手。
“不必,官学对面便是一间私塾!”
唐寅和陈安之闻言,顿时朝着对
面看去,果然,屋子匾额上书写着“陈氏私塾”四个大字。
唐寅见状,不由一脸好奇。
“咦,陈氏私塾,陈兄,你家开的?”
陈安之抬头看了一眼,也有些愣神,随后摇了摇头。
“我陈家在余县没有开私塾啊!”
王伯安闻言,笑道。
“这里的陈氏私塾,就是你陈家的产业!”
陈安之听到这话,低头想了想,然后一拍脑袋。
“还真有可能,我七叔就在余县管理这里的茶山,想来这里便是七叔开的!”
说完,陈安之又疑惑道。
“不对啊,七叔家三个孩子,都在杭城的家族私塾蒙学,用得着另开私塾吗?”
王伯安见状,走上前来笑道。
“你陈家,在杭城名声显赫,开设的私塾,那是人人都想挤破脑袋进去蒙学的,”
“这里的陈氏私塾,只不过是挂着陈家的牌子而已,”
“据本官所知,在这里蒙学的孩童,大多都是其他人家的孩子!”
陈安之闻言,这才恍然大悟。
“我陈家虽是种茶起家,却也是书香门第,积善之家,”
“七叔真是心善,这是为我陈家积德呢!”
王伯安见状,笑而不语。
唐寅则是摇了摇头,看向陈安之的眼神,带着一丝怜悯。
王伯安选择来这陈氏私塾,显然不是脑子一热,就跑了来,定然是早就计划好的。
今天这陈安之,怕是要三观尽毁了。
陈安之还沉浸在积善之家的喜悦中。
王伯安撩起袍服,朝着私塾走去。
唐寅和陈安之见状,也连忙跟了上去。
现在是新年,私塾还没有正式开学。
不过,私塾却是已经有人了。
一群孩童在大人的带领下,在私塾进进出出,显然是给夫子拜年的。
唐寅三人走了过来,立马便有一下人模样之人,迎了上来,露出和蔼的笑容。
“几位是来给孩童入学的吧?”
入学,就是报名蒙学的意思。
王伯安闻言,脸上带着笑容。
“是啊,听闻去岁,你们陈氏私塾,考上了九名童生,两名秀才,”
“在下这便打算将家中小儿,送来蒙学,今日来此,便是想拜会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