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受田这人,学问深得跟海似的,教书育人的本事也是一流。你别说,这点从他家的孩子们身上就能看出来。他一共有五个儿子,个个都是学霸级别,道光时期全都考中了进士,那简直就是“全家总动员”去赶考啊!
大儿子杜翰,那可是官运亨通,最后混到了工部左侍郎的位置,还成了同治帝的顾命八大臣之一,简直就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二儿子杜乔羽也不赖,官至兵部右侍郎,也是个大官儿,走出去都能横着走。
再说说杜受田他爹,那也是个厉害角色,官至吏部侍郎还加了太子太保衔,一家子官儿多得都能凑一桌麻将了。当时的人啊,都称杜家是“一门七进士”,这称号听起来就霸气侧漏,简直就是古代的“学霸家族”。
刚考中进士那会儿,被皇上赏了个庶吉士的职位,在翰林院里头打杂。这翰林院啊,就像是皇宫里的“学霸集中营”,杜受田呢,就像是里面的一个“小学徒”,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不过,杜受田这“小学徒”可不一般,没多久就被提拔去山西当学政了。这学政啊,说白了就是山西学校、文化事业的“大管家”。杜受田一去,那可是如鱼得水,教书育人的本事全使出来了。
山西的文化事业在杜受田的打理下,那是勃勃生机,就像春天里的小草,嗖嗖地往上长。这事儿啊,很快就传到了皇上的耳朵里,皇上心想:“这杜受田,看来是个教书育人的高手啊!”
于是,道光十五年(1835年),皇上特地发了个“调令”,把杜受田从山西召回了京城,让他来教皇子读书。这一下,杜受田可算是“鸟枪换炮”了,从“地方小管家”一跃成了“皇家教师”。
清朝给皇子选老师,那可不看你职位高不高,官大不大,就瞅着你是不是“品端学粹”,能不能“熟读四书五经”。这标准,简直就是找“学霸+人品担当”的合体嘛!
咱们的杜受田杜老师,那就是这样一位“合体达人”。咸丰帝一提起他,那眼睛都亮了,满脸崇拜地说:“我老师杜受田啊,那可是品端学粹,正色立朝,简直就是一股清流!所以嘛,皇阿玛就特尊他为朕的师傅啦!”
你看,这杜老师不仅学问好,人品也是杠杠的,简直就是皇子们的“偶像导师”。咸丰帝跟着他学,那肯定是既长知识又长人品,简直就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
所以说啊,这选老师啊,还是得看真本事,别光看那些虚头巴脑的职位。杜受田老师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咱们:有学问、有人品,才是王道!
咸丰帝啊,6岁就踏上了求学之路,那时候的小咸丰,就像个好奇宝宝,一双眼睛滴溜溜转,对啥都感兴趣。而他的启蒙老师呢,就是咱们的杜受田杜大爷。
杜大爷这人啊,教起书来那是一丝不苟,每天早晚都得给咸丰帝上上课,讲的都是正道理,一点儿都不含糊。这一教啊,就是十余年,咸丰帝和杜大爷的师生情,那比铁还坚,比金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