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曾国藩还强调道:“凡事万不可妄图占据他人半分便宜,更绝不能轻易接受他人钱财。”此理与我们现今所常言的“吃亏是福”如出一辙。意思便是在人际交往中不必过于计较个人得失,有时看似吃了亏,但从长远来看,或许会因此收获更多意想不到的益处。
此外,曾国藩大力倡导集思广益之法。他认为一个人的智慧终究有限,故而应当虚心倾听旁人的意见和建议,切勿闭目塞听,犹如双耳被塞上了驴子的毛发一般,对他人之言充耳不闻。唯有广泛听取各方声音,并加以思考和分析,方能博采众长,做出更为明智准确的决策。
谈到为人处世之道,曾国藩可谓是有着自己独特且深刻的见解。就拿他所说的话来讲吧,他曾言道:“如今身处这般混乱动荡之世局,越是贫穷反而越是一件好事呢。”诸位不妨细听此言,难道不觉得与我们现今常言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吗?要知道,此时的曾国藩已然身居高位、权重一时,但他却仍然能发出如此言论。
不仅如此,曾国藩还表示:“钱财稀少、产业单薄方才称得上绝妙之事。”听闻此语,或许有人会心生疑惑,心想这曾国藩莫不是惧怕财富过多而如烫手山芋一般难以掌控吧?然而细细思量一番,又何尝不能从中窥探出他对于名利浮华的一种超脱态度以及对质朴生活的坚守追求呢。
此外,曾国藩还有一句至理名言——“当官者,具备耐烦之心乃是首要之义。”这里所谓的耐烦,不正如同我们当下所讲的拥有良好的心态么?在官场这个充满权谋争斗和利益纠葛的复杂环境之中,若没有一颗耐烦的心,恐怕很难应对种种繁杂事务以及各方压力,更难以保持自身的清正廉洁与操守德行。由此可见,曾国藩对于为官之道的领悟实非寻常人所能及也。
曾国藩还告诫大家:“德行满了就会损耗,福气骄傲了就会减少。”这话说得,跟咱们老祖宗说的“满招损,谦受益”如出一辙。他还说,为人啊,得在“淡”字上下功夫。富贵功名、家庭顺逆、子孙兴旺,这些都是天定的,就连学问德行能不能成,也大半看天意。这曾国藩,是不是觉得人生就是一场戏,全靠天意来安排?最后,他还说:“功劳不必自己出,名声不必自己成。”这境界,高!功成身退,还越急越好。这曾国藩,是不是怕功劳大了,名声响了,自己就得飘上天去?
曾国藩31岁那年,终于中了进士,一脚踏进了翰林院的大门,那可是文人墨客的圣地啊!一八四零年,他还混了个翰林院检讨的职位,后来又成了詹事府的词臣,虽然手里没啥实权,但好处就是能天天捧着书读,这日子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