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啊,咸丰皇帝这初登大宝就经历了这么一件大事儿,也算是给他来了个“下马威”吧!
咸丰皇帝一接到广西造反的消息,心里就嘀咕:“这事儿不对劲儿啊,一个刁民就能闹出这么大动静,还费了朕这么多银子?这里面肯定有猫腻腻!你们这些地方大员,一个个都干啥吃的?肯定得给你们点颜色瞧瞧!”
于是,咸丰皇帝开始动手整治了。那些玩忽职守的地方官,像湖南巡抚、永州镇总兵这些高官,一个个都被他革职发配到新疆去了,说是去“边疆锻炼锻炼”。受处分的官员啊,数都数不过来,得有数十人呢!
处理完这事儿,咸丰皇帝总算松了一口气,心想:“朕这算是做了件大事儿,可以告慰祖先了。”他正准备摆个庆功宴,好好庆祝一下呢,结果……
嘿,你猜怎么着?更大的风暴在后面等着他呢!这就要说到一个人了,此人名叫洪秀全。这洪秀全啊,可是个“考试狂人”。1843年,29岁的他,已经参加了三次考试,结果都名落孙山。这不,他又重返广州,准备第四次参加考试了。
鸦片战争一败,清政府只好捏着鼻子跟英国签了《南京条约》,广州就这么成了通商口岸,热闹得跟集市似的。
这时候,咱们的洪秀全同志,正忙着他人生中的第四次“科举大作战”呢。结果呢,唉,又是名落孙山。洪秀全一拍大腿,发誓说:“这清朝的科举,老子不考了!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天下士,看谁还敢说我不行!”
1843年的夏天,洪秀全正在家里闷头苦读,准备他的“开科大计”呢,突然,他的远房表哥李敬芳串门来了。这表哥一进屋,就直奔洪秀全的书堆,翻啊翻,翻出了一本小册子,名叫《劝世良言》。
这《劝世良言》是谁写的呢?原来是个叫梁发的哥们儿。说起这梁发啊,他还有段小故事呢。1815年的时候,伦敦布道会的两个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办了一份刊物,叫《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这可是近代以来的第一份中文期刊啊!里面啥都有,神道、人道、国俗、天文、地理,应有尽有,其实就是为了宣讲基督教教义。不过,那时候的人看了,估计得觉得挺新鲜的。
梁发啊,本来是米怜雇佣的一名中国刻字工人,刻着刻着字,突然有一天,他受洗了,成了一名基督徒,这人生轨迹可真是够曲折的!1827年,伦敦布道会一看,嘿,这梁发不错啊,就任命他为第一个基督教中国传教士,到了1832年,梁发编写了一本基督教传教读本,名叫《劝世良言》。这书一出,那可是轰动了“地下传教界”,为啥呢?因为当时宣传基督教可是被官府禁止的,传教士们就像玩“地下党”一样,得小心翼翼地。
有一次啊,这些传教士们不顾清朝官府的禁令,冒着生命危险,在广州城的贡院附近向路人散发小册子。这贡院啊,就是考科举的地方,那时候洪秀全正好在那里参加第二次考试呢。他路过的时候,也顺手拿到了一本《劝世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