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泰哪里知道,乾隆皇帝的心细如发,哪怕是在古北口外的行宫里,每一份奏折都能看出其中的门道。当乾隆皇帝看到鄂尔泰那份精心准备的奏折时,立刻就发现了里面的猫腻。“嗯?这事儿办得太快了吧,难道真的没有一点破绽?”乾隆皇帝心里暗自思量。
果然,皇上回京后的第一天,就把鄂尔泰和涉案的大臣们都叫到了面前。只见乾隆皇帝脸色一沉,开口道:“鄂尔泰,你说说,这案子审得如此之快,是不是有什么急迫的理由?还是说,你们想趁朕不在京城的时候,蒙混过关?”
鄂尔泰一听,心里咯噔一下,但还是硬着头皮说道:“回皇上,臣只是秉公办理,绝无半点私心。”
乾隆皇帝冷笑道:“秉公办理?好个秉公办理!你让朕如何相信你?朕用你,是因为相信你能为国为民,而不是为了让你假公济私!你这么做,让朕有何面目面对祖宗?”
鄂尔泰顿时汗如雨下,他知道这次事情闹大了。乾隆皇帝接着说道:“你当朕是什么人?你当朕是刘禅,是陈后主吗?朕用人,难道就是为了让人欺瞒的吗?”
这一番话,说得鄂尔泰面红耳赤,无言以对。乾隆皇帝见状,更加严肃地说道:“从今往后,你给我好好反省!你若再敢如此,休怪朕不念旧情!”
这是乾隆继位以来,鄂尔泰遭受的最严厉的一次批评。鄂尔泰心里那个悔啊,真是肠子都悔青了。他这才意识到,皇上虽然年轻,只有三十岁,但绝不是好糊弄的主儿。这一回,鄂尔泰算是彻底清醒了:“哎呀,皇上真不好糊弄,看来以后得收敛点儿才行!”
从此,鄂尔泰再也不敢轻举妄动,每次做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乾隆皇帝的这次教训,不仅让鄂尔泰长了记性,也让其他大臣们明白了,皇上虽年轻,但眼光如炬,绝不会轻易被人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