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西北灾情(二)(第2页)

 “所以,本官为了稳定军心,稳定陕西的秩序,不得已才停止赈济百姓。”

 兵变确实比民变可怕得多,这样的理由,就算是隆正帝也会认可。

 林如海再问道:“梅大人,可知城内粮价几何?”

 梅仁荇道:“米价一石八两,麦价一石五两。”

 好家伙,简直离谱,比神京城贵了十倍,难怪贾珠当初会说银子到了陕西连神京的四分之一都买不到。

 林如海道:“大人何不组织人手去山西、河南,甚至是神京采买粮食?”

 “就算是加上运费和损耗,最多也就两三倍,为什么会超出正常价格的十倍?”

 梅仁荇道:“林大人有所不知,这些粮食正是商人们从外地买回来的。”

 “但是一路的损耗不算,光是被叛军和流民抢劫的粮食就不计其数。”

 “就算是这个价格,也是本官动用官府的权力,强制商家们卖的。”

 “否则,岂止是十倍,就算是二十倍都有可能。”

 叛军抢粮,叛军连延安府都没打出来,怎么就来抢西安府的粮食了?

 流民抢粮,就城外那一群,一阵风都能吹倒的流民,他们有能力突破商人们的护卫,抢到粮食吗?

 或许真的会抢走一些,但是绝不会夸张到这种程度。

 虽然林如海没有证据,但可以断定必然是官府和商人沆瀣一气,趁灾情抬高粮价,发国难财。

 这么贵的粮价,有多少人能吃得起?

 能吃得起一个月,可是能吃得起两三年吗?

 这两三年里,有多少人被掏空身家,成为流民?

 很难说这次灾情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为什么没有外面的商人运粮食进来?为什么百姓们没有组织人手去外省买粮?这也是一个问题。

 如果说盐是必需品,那粮食就是必需品中的必需品,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掌握了财源。

 可是粮食是从土里长出来的,每家每户都能种出粮食,所以很难被控制。

 也只有在发生天灾的时候,百姓们的土地里长不出粮食,这种情况下,粮食才能被有些人控制。

 就算是天灾,靠近水利设施的土地还是能长出粮食,远离水源的土地就长不出粮食。

 甚至有些水利设施有可能阻断百姓田地里的水源,而引到豪绅地主家的田地。

 这又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这些都只是林如海的猜测,就算要调查,也得等赈灾以后。

 当务之急是要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陕西的天价粮食,林如海可买不起。

 只能期待派去山西、河南、湖广买粮的人能买回粮食了。

 几天后,林如海之前派去邻省买粮的人都灰溜溜地回来了。

 他们刚带着买来的粮食进入陕西地界,就被一伙流民洗劫了,抢走了所有粮食,却没有杀人。

 流民?义军都没这么强的战斗力。

 留活口的原因无非就是借他们之口,将事情嫁祸到流民身上。

 人心不可直视,这不是某一个人可以做到的,只怕所有势力都参与了,共同锻造了这个人间炼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