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秦延儒辞官(第2页)

 隆正帝道:“赏赐不行,但是可以派人告诉他们,朕不愿与他们为敌。”

 “如果他们能够悬崖勒马,停止和霍霆小儿合作,朕事后可以酌情考虑,不追究他们的责任。”

 “这已经是朕最大的让步了。”

 云南土司也有几万人,和南安郡王强强联合,隆正帝要派兵镇压也不容易。

 只要土司叛军保持中立,那消灭南安郡王就容易得多。

 但是要想仅凭几句空话就策反云南土司,隆正帝只怕是想多了。

 张贞运道:“陛下,目前神京无战事,微臣认为八万西山将士或许可以派出一半人马,去云南平叛。”

 目前京营有三万老兵和新招的两万新兵,如果再调走四万西山将士,那神京还能不能防住贾珠的进攻?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贾珠会行动,但是不得不防。

 如果不从神京派兵,他又从哪儿给云南调兵?

 每个省的驻军不能随便乱动,一动就有可能会出问题。

 就连李叔正带领四万江南大营离开金陵,江南的私盐都猖獗了许多。

 如果私盐贩子起兵闹事,那也不是小事。

 大乾看上去强盛无比,但具体到每一个省,都各有各的难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动乱。

 考虑了一会儿,隆正帝道:“那便准卿所奏,史鼐回营整军,两日后大军开拔。”

 “到时候,朕亲自去为大军饯行,以霍家九族为大军祭旗。”

 史鼐道:“末将遵旨。”

 次辅秦延儒已经休养了几个月,当初的断臂已经康复了。

 秦延儒出列道:“陛下,霍家毕竟是开国功勋,诛九族是否太过了?”

 隆正帝道:“霍家是开国功勋不假,但是不思报效皇恩,为国尽忠。”

 “霍霆小儿犯上作乱,起兵谋反,残杀大乾将士。”

 “朕不诛他九族,如何祭奠几万大乾将士的在天之灵,如何告慰饱经战乱之苦的云南百姓,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若不是看在霍家是开国功臣,朕将诛他十族;念在霍家的功勋,朕才免去一族。”

 秦延儒道:“陛下,霍家九族至少数千人,此举有伤天和。”

 “况且,九族之内,或有忠臣良将,或有与王府关系不近的人,他们并未受王府恩惠,却要受王府牵连,微臣还请陛下开恩。”

 隆正帝道:“他们无辜,那死伤的几万将士就不无辜吗?他们就不是忠臣良将吗?”

 “云南的百姓就不无辜吗?他们又凭什么遭逢横祸?”

 “要怪就怪他们生错了人家。”

 “朕意已决,再有替霍家求情者,朕严惩不贷。”

 秦延儒叹了一口气,说道:“陛下,微臣年老体弱,年初重伤未愈,难以胜任次辅之职,微臣乞骸骨,还请陛下开恩。”

 隆正帝道:“好啊,前几天才走了一个,如今你又要走。”

 “你们以为朕离不开你们吗?”

 “你们以为大乾离了你们就不行吗?”

 “朕准了。”

 秦延儒拜道:“微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内阁现在只剩三个人了。

 隆正帝想不通,为什么所有人都要离他而去。

 其实和隆正帝无关,甚至和皇室的关系也不大,官场的氛围和天下的状态,已经让官场最大的首辅和次辅都不想做官了。

 他们或许看到了问题,但是也无力改变。

 年纪大了,不想再折腾了。

 何况秦延儒早就想辞官了,吴体仁辞官之后,他就更想了。

 教书育人,研究学问,对他这个大儒来说,可比官场的勾心斗角和战战兢兢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