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重阳(四)

 贾珠这边也吃的差不多了,但大家都并未离去,而是在旁边另开一桌,摆上些瓜果糕点,喝茶聊天。

 宝玉他们那边不时传来嬉笑声,以及“好诗,好诗”的声音。

 贾政吩咐一旁的小厮道:“去把宝玉叫过来,另外把他的诗也拿过来。”

 宝玉一听是贾政叫他过去,瞬间就萎靡了。

 王熙凤笑道:“宝兄弟怕什么,今儿过节,又有林姑父在,二老爷还能打你不成?”

 宝玉这才不情不愿地跟着小厮过来。

 贾政道:“老远就听见你们说好诗,把你的诗念来听听。”

 宝玉道:“不是我的诗好,是林妹妹的诗最好。”

 贾政道:“闺阁女子的诗,你知道就罢了,还要说与我们听不成?你只管把你的诗念来。”

 宝玉不得已,只好念了自己的两首诗。

 其一: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其二:种菊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贾政道:“简直不知所谓,既无新巧,也无大志,平铺直叙,如白水一般寡淡。”

 林如海道:“内兄过于严苛了,宝玉两首诗虽用词平淡,但也有些意趣。但是意境有些清幽孤僻,少了些乐观豁达,宝玉以后需多读些李白和苏轼的诗为好。”

 贾政道:“妹夫说的是。宝玉,听到你姑父的话了没,我以后也不逼你读书做官,但愿你懂些人情世故,不要整日流连于花丛之中,我便知足了。”

 宝玉听到以后不用读书,忙作揖道:“谢父亲,谢林姑父。”

 贾政道:“如此良辰美景,妹夫必有好诗,何不作一首?”

 林如海道:“诗以言志,歌以咏怀,我一人独作岂不无趣。不如我们大家都作一首,不必拘泥于体裁形式与韵律,单纯抒发我们今日的心情即可。”

 薛蟠忙道:“姑父就饶了我吧,我是断然做不出来的。”

 贾政道:“你想什么就写什么,已经到了舞象之年还怕这些?”

 不得已,薛蟠只好想一首。

 宝玉已写了两首,自然不必再写,看众人苦思冥想,也觉得有趣,只想看看众人能写出什么来。

 贾珠最先写好,又做了一回文抄公。

 宝玉见大哥已经写好,忙跑到贾珠身后看,不自觉念到: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神京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正在写诗的众人都停了下来,短短四十四个字,就勾勒出一幅磅礴大气、秋色万里、生意盎然的重阳秋光图。

 “天难老”点明时间上的无限,“万里霜”点明空间上的无限,暗含着超越时间与空间的伟大气魄。

 林如海道:“这首词语言朴素自然,音节回旋跌宕,气势雄浑磅礴,意境宏远瑰丽。此词豪迈豁达不输苏辛,有此一词,便不负今日的良辰美景。”

 有贾珠的珠玉在前,虽然林如海的诗很好,但是诗以言志,相比之下就落了下乘。

 贾赦、贾政、贾珍、贾琏和贾蓉的诗也还算过得去,至少有个诗的样子,和宝玉的诗差别不大。